近日,第六次粤港澳滨海自然保护地研学座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三角岛召开。粤港澳三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粤港澳滨海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信息化管理”“自然保护地科普研学”“蓝碳小镇建设探索”等进行主题演讲报告,就加强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滨海自然保护地管理进行交流。
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首席专家李永洁在《滨海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报告中对珠海香炉湾沙滩生态修复工作高度肯定,认为修复后的香炉湾沙滩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恢复、滩肩处各种海洋动物逐渐增多,形成了完整的岸线生态圈,大大提升了堤岸防灾效能,完善的配套设施更让香炉湾在生态恢复的同时,迅速成为市民游客与海洋亲近的热门地。
“自然保护地是珠海的又一张闪亮名片。”广州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黄金玲教授表示,多年来珠海坚定不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系统、科学地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整体工作。其中,滨海景观修复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山地景观、红树林、中华白海豚基地的修复方面同样成绩不俗。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教授胡慧建则表示,珠海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多样性生态恢复效果显著,自2016年观察到黑脸琵鹭重新出现后,现在聚集最多时已达30只,野生动物衰退趋势明显遏制,“珠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三角岛生态修复项目。截至目前,全岛沙滩岸线修复630米,修复沙滩4.14万平方米;湖泊整治岸线900米;边坡、裸地复绿面积近20万平方米;鸟类和植物愈加丰富。根据规划,整岛将继续完善生态修复,同时推进海洋海岛科普基地、文化音乐场所、文旅配套场所等35项业态的打造,力争建成中国海洋海岛生态修复示范、粤澳音乐文化合作艺术高地、湾区海洋海岛品质旅游标杆。
会议由广东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指导,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主办,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承办。澳门市政署、澳门环境保护局、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广东省滨海自然保护地,以及各科研院校、公益机构代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