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海洋

《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形与地名图》出版 新命名七百多处海底地理实体

2021-07-23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安海燕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腾蛟海山、哪吒海丘……历时10年,《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形与地名图》于近日正式出版。这是我国首套中国周边海域全海域的海底地名图。该套地图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吴自银研究员。

  “在人们看不到的海底,有着和陆地一样的海山、海丘、海沟、海脊。”吴自银说,“这套图册出版的目的是展示我国周边海域海底地名命名成果,进一步规范海底地名使用。”

  该套地图包括《渤海、黄海、东海海底地形与地名图》和《南海海底地形与地名图》2幅,以及《渤海、黄海、东海地理实体名录》和《南海海底地理实体名录》。该图系统总结了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科学呈现了历次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理实体命名的成果。

  据悉,地名一般由“专名﹢通名”组成。专名,是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个体的专有名词;通名,是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类别的名词。如,精卫海丘,海丘是通名,精卫为专名。该套图系中,天宝海山、腾蛟海山、哪吒海丘等地名都有着浓郁的“中国风”。

  该图编著的基本资料,主要来自1996年以来我国开展的海洋调查成果,包括高精度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的实测成果等数据,同时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资料和数据。成果图编绘过程中,项目团队对不同来源、不同年代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校正、改正和归一化处理,在质量评估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数据的网格化成图,保证了编图数据的准确性。

  吴自银希望,通过媒体的传播推介,能有更多的人规范使用海底地名,参与海底地名的相关工作。这对开展海洋科学研究、航海制图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