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海洋

中国-东盟-CCOP海洋地学研讨及培训在广州举行 开启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海洋地学合作新起点

2016-10-08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刘大文 陈惠玲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本报讯 9月27日,“中国-东盟-CCOP海洋地学能力建设与减灾防灾学术研讨会暨技术培训班”在广州开幕。来自中国以及8个东盟国家的政府技术官员和技术专家参加研讨活动,共同交流海洋地学调查研究现状和需求,明确今后合作方向,推进各国海洋地学合作。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王小烈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与东盟海洋领域合作,2011年设立了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基金,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2015年,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东盟海洋地学研究与减灾防灾倡议”项目。本次研讨会是中国-东盟海洋地学研究与减灾防灾合作领域的首次重要活动,也是中国地调局为兑现培训东盟国家100名海洋地学人才的一个开端,今后几年还将每年举办类似的研讨会或培训班,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使中国海洋地质学家与东盟国家海洋地学界建立广泛联系,共享一批地学数据,共同提升海洋地学认知水平,提高科学预测、防灾减灾和评价海底能源资源潜力的能力,同时促进和推动本地区的海洋地球科学发展,并带动其他领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据了解,该项目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起,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及东盟国家相关地学机构协同开展。

中国和东盟成员国主要为海岸国家或海岛国家,同处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间的复杂构造区内,自古山水相连,古代丝绸之路和商贸往来把中国与东盟国家联系在一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面临海岸带地区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方面问题与挑战,需要开展区域合作联合研究。

本次研讨会,与会国家分别准备了反映各国海洋地质研究现状及需求的国家报告,并将围绕海岸带环境评价与灾害监测、深部构造研究和海陆地学编图等3大领域展开专题研讨和技术培训,以寻求各方在海洋地学领域合作的焦点,共同提升技术水平,服务本国经济社会发展。

国土资源部与东盟国家有长期广泛的地学合作关系,但以往以陆地地学合作交流居多,今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海洋地学成为新的合作领域。

本次学术研讨和技术培训活动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主办,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协办。活动得到了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8个东盟国家和东盟秘书处、CCOP技术秘书处的积极响应,有37名政府官员与技术专家参会。中国参会代表50余名,主要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单位的青年地质科技人员。

据悉,随着“中国-东盟海洋地学研究与减灾防灾的倡议”项目的启动,今后几年还将继续举办类似的研讨与培训,并不断加强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的交流合作。

开幕式之后,王小烈赴广州海洋局调研,参观了广海局综合办公区、南岗基地和海洋地质调查码头并登临海洋6号综合调查船。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