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牵头编制的《东海远洋航线保障预报2016年度工作方案》,3月22日在沪通过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主持的专家评审。东海分局巡视员、副局长王锋,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副司长王华到会讲话。
由专家组组长、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院士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王辉、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宁波海洋预报台副台长成凤暌和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副处长邱斌彬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东海预报中心有关今年东海远洋航线保障预报工作方案的详细介绍,并就工作方案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审议。专家组认为,《方案》契合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方案设置的工作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行,通过分阶段实施,将能够为我国远洋船只的航行保障提供优质服务,同意《方案》通过评审。
陈大可院士在对方案基本肯定的同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做好观测资料尤其是遥感资料与远洋航线预报需求的衔接。应将志愿观测船、卫星遥感、海洋台站、观测浮标与东海断面调查所获观测资料,结合数值预报与信息服务技术,构建面向远洋航运保障预报服务的观测预报体系;二是加强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卫星中心的协同配合,做好在预报技术和卫星遥感资料应用方面的衔接;三是远洋航线预报保障信息服务系统,应集成国内外其它预报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多可供参考比较的预报信息。
王华表示,支持东海分局开展东海远洋航线保障预报工作,希望在组织实施这项工作时,一要加强调查研究,应针对需求,设计和开发用户想要的预报服务产品;二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国内外成熟的技术与经验,开发出适用管用的好产品,提供与客户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三要充分利用国家海洋卫星中心的遥感资料,以及国际公开的各类资料;四要注重商业化服务模式,只有采用市场化运行机制,才能保持生命力,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王锋表示,我们在组织实施这项工作中,在卫星遥感资料应用、数值预报技术和Argo数据传输等方面,将进一步深化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全面对接与交流合作。期望通过实施本项目,不仅能获得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用户的满意,而且专业技术队伍能不断得到历炼提高,海洋预报业务能力水平能不断得到提升,建立起一套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相适应的远洋航线预报体系。
中心工作方案编制组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是开展东海远洋航线预报工作的起步年,中心今年将先行开展上海至韩国釜山、日本横滨、菲律宾马尼拉和新加坡四条国际航线和相关港口海洋环境保障预报。今后视情逐步开展包括上海港等东海区主要港口到世界各地的远洋航运航线保障预报。为满足今年四条远洋航线保障预报工作的开展,中心今年将投入700多万元,增加15条远洋观测志愿船,增设若干大型观测浮标站,同时还将进一步开发利用卫星遥感资料,研究与引进相关预报技术,研发远洋航线保障预报信息服务系统,希望能为船务公司、远洋船只等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航线保障预报服务。
东海分局预报减灾处处长胡学军、调研员翁光明与东海预报中心主任石少华等专业人员共23人出席会议。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