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海洋

2014年海洋灾害和海平面公报发布 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6.14亿元 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5-03-05      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李 昕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中国海洋报讯 2月28日,国家海洋局对外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14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4年海洋灾害总体发生频率较低,但过程强度屡破历史记录。影响我国的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为主,绿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其他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6.14亿元,死亡(含失踪)24人。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均低于近10年海洋灾害状况平均值。

  

  2014年沿海各省(区、市)主要海洋灾害损失分布

  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9.7%。造成死亡(含失踪)人数最多的是海浪灾害,占总死亡(含失踪)人数的75%。单次灾害过程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威马逊”台风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为80.80亿元。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省份为广东,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为60.41亿元;较严重的为海南和广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36.61亿元和28.30亿元。

  《2014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4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111毫米,较2013年高16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二高位。1980年~2014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0毫米/年。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不同时段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相比,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与2013年相比,东海沿海海平面升幅最大,为38毫米;黄海沿海和渤海沿海次之,分别升高22毫米和13毫米;南海沿海海平面降低10毫米。2月渤海至东海北部沿海海平面、3月渤海至北黄海沿海海平面、4月渤海至东海北部沿海海平面、10月渤海至东海北部沿海海平面均达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累积效应等因素影响,河北、江苏和海南等省沿岸的海岸侵蚀范围加大,辽宁、河北和山东等省的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程度增强,长江口和珠江口的咸潮、广东和海南等地的风暴潮灾害加剧,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014年沿海各省(区、市)海平面相对2013年变化

  为有效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提升沿海地区海洋防灾减灾能力,《2014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建议,有关部门应在科学评估和规划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海岸类型,制定适宜的防护措施,如生态防护、工程防护、混合防护等,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与维护等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管理。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