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海洋

2013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揭晓 刘赐贵出席奖励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讲话

2014-05-27      来源:国家海洋局     作者:朱 彧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中国海洋报讯 5月26日,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赐贵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张登义、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孙松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别发言。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陈连增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委员会委员房建孟等参加会议。会议审核通过了2013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40个获奖项目,渤海海上突发事故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研制与应用等7个项目获一等奖。

  

  会议主席台

  刘赐贵指出,海洋科学技术奖是对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社会承认,对于引导和激励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热情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海洋事业的大环境下,办好海洋科学技术奖是服务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

  

  刘赐贵局长讲话

  刘赐贵对办好海洋科学技术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发挥海洋科学技术奖的激励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眼服务国家需求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海洋船舶、海洋油气开发、海洋矿产勘探开发、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用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二是要进一步重视海洋科学技术奖的对外宣传。要充分借鉴其他行业办奖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办奖过程中注重宣传,宣传评出的优秀成果。通过宣传获奖人员的成果贡献和进取精神,树立海洋领域的优秀科技代表和先进表率,引起全社会对关心海洋、认知海洋、经略海洋的重视。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海洋科学技术奖的体制机制。要结合海洋事业形势的发展以及社会办奖的特殊性,认真研究完善整个奖励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充分体现行业的权威性和奖项的科技创新性,体现评奖过程的客观公正性。

  陈连增表示,海洋科技奖励工作作为国家海洋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得到国家和社会对海洋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三个学会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努力,切实推动海洋科学技术奖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为我国海洋科技进步和海洋事业发展再建新功。

  

  陈连增副局长主持会议

  张登义、孙松表示,海洋科学技术奖的设立,符合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也是对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极大鼓舞。要确立海洋科学技术奖综合性、权威性的主体地位,扩大其在更多领域的学术权威,发挥和动员广大社会科技工作者力量参加到这项宏大的建设目标工作中来,为海洋事业发展服务,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宣传。

  

  太平洋协会张登义会长讲话

  

  中国海洋湖沼协会孙松理事长讲话

  会议听取了2013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情况和部分拟获一等奖项目的成果汇报,研究部署了2014年海洋科学技术奖工作安排,审核通过了2013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40个奖项。经委员会讨论审定,渤海海上突发事故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研制与应用等7个项目获得2013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渤海海底重大溢油事故海洋生态损害调查评估与修复技术体系等26个项目获得二等奖。会议还审定通过了7项优秀海洋科技图书奖。

  

  会议现场

  据悉,海洋科学技术奖由科技部和国家奖励办正式批准,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3家全国性涉海学会在国家海洋局支持指导下,在过去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的基础上联合申请设立的社会力量办奖,是面向全国海洋各领域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该奖主要奖励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公益服务、海洋安全保障与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取得突出贡献的科技成果。

  2013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

  1. 渤海海上突发事故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研制与应用

  2. 我国海岛与海岸带遥感调查研究

  3. 《中国海岛志》编纂

  4. 3000t/d、4500t/d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成套技术国产化及应用

  5. 海洋功能寡糖农用生物制剂研究及应用

  6. 海洋胶原蛋白和肽类制备技术及功能产品开发

  7. 海洋入侵赤潮生物规模化快速经济处理新技术

  二等奖

  1. 渤海海底重大溢油事故海洋生态损害调查评估与修复技术体系

  2. 海洋观测网监控与预报业务自动化实现与应用

  3. 外来有害藻类识别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4. 广东近海海洋灾害应急决策辅助系统的研究开发

  5. 略

  6. 略

  7.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

  8. 中国滨海湿地调查与评价

  9. 海洋溢油的多元鉴别及岸滩油污生物修复技术

  10. 中国海岛(礁)名录

  11. 略

  12. 略

  13. 我国近海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研究

  14.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与成果集成

  15. 黄海绿潮浒苔溯源及暴发机制研究

  16. 微藻分子鉴定、光合机制及其产物的定向优化

  17.三亚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研究

  18. 系列卡拉胶寡糖的酶法制备技术与生产工艺

  19. 海洋硫酸软骨素清洁化联产胶原肽技术应用

  20. 日本黄姑鱼苗种繁育、增殖放流及养殖技术推广

  21. 南海区近岸新型网箱研制及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

  22. 十二缆双震源地球物理勘探船

  23. 长蛸全生活史养殖与增殖放流关键技术

  24. 海洋微生物培养新技术的建立及菌种库建设

  25. 深海立管涡激振动疲劳预测方法及抑振技术

  26. 刺参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优秀海洋科技图书

  1.水动力学和水质——河流、湖泊及河口数值模拟

  2.中国造船通史

  3.马汉“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附亚洲问题》

  4.马汉“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

  5.山东省近海海洋环境资源基本现状

  6.福建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现状

  7.中国近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机制研究

  中国海洋报记者 黄 冉 摄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