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至5日,首届中国(上海)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会(OI China)于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次展会得到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大洋协会的支持,中国海洋学会海洋观测技术分会是此次展会的共同承办方。
英国(伦敦)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会(OI UK)是全球最大的海洋科技展,每两年在伦敦举办一次,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是该展会首次来到中国,展会吸引了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21个国家,包括Teledyne、Oceanworks、劳雷、天津海华技术开发中心等190余家参展公司。
中国海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雷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中国举办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会的意义。他指出,通过举办一个高规格、权威的国际海洋技术装备展览,尽量呈现更多的实物设备,能够推进从事海洋科技调查方面的人士近距离接触和关注这些先进的技术装备,从而更好地促进海洋装备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展览可以加强我国的专业展商和专业观众同国际服务商之间的密切交流合作的机会,能够真正对我们国家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事业发展,确实起到很好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罗续业主任在参观展会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在回答记者关于“本土的海洋技术展会和本届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会有何区别”提问时指出,目前本土的展会存在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政府主导的色彩多一些,比如说在前几年科技部组织了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的推介会,去年国家海洋局在广州举办了科技兴海大会,这是为了支撑国家科技兴海规划。本土展会上更多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装备。第二个特点是技术层面更加广泛。本土的展会则更注重环保技术,我国863计划设立了很多项目是环境方面的,像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修复方面技术与装备。此次展会的重点是工程技术设备,工程技术方面范围要大些。
罗续业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还谈到目前我国海洋装备跟欧美国家间的差距,以及加快推进中国海洋技术装备发展的重点。他谈到,“我多次参加了在英国举办的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在英国参展的中国大陆公司只有三两家。此次展会上中国的公司有60多家,这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国外产品代理公司,一半是我们国内自主品牌公司。谈到中外海洋技术装备差距,差距多少,现在各方说法不一。我个人的看法是,高端技术设备方面差距比较大。现在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市场上所用到的高端设备大部分是进口。这也是国际展商对中国市场看好的一个原因,所以这一次来了很多国外的厂商,他们也是看到了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市场前景。近年来,从国家大的科技计划上来看,我国在一些科技专项上安排了相当一部分的资金投入,研发我们自主品牌的海洋技术和装备。我们同国际上的技术差距正在在不断缩小。当然,科技创新有其规律性,发展是需要时间的”。
OI China主办方励展博览集团项目总监James Colema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OI China得到了中国海洋学会、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大洋协会、中国海洋学会观测技术分会、水下技术学会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的大力支持。中国迅猛发展的海上能源和海洋产业促成了此次展览会的举办,OI将借助中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扬帆起航”。James Coleman表示,目前中国以及周边区域对于海洋技术在科学研究、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安全作业方面的应用支持的需求迅速增长。此次OI China在上海举办既可为海洋技术供应商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帮助其与市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也将为终端用户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多地了解目前海洋技术的发展如何能够满足其具体需求。“这是OI China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参展商大多是全球最大的海洋技术供应商,希望通过这一展会让世界了解中国海洋设备市场发展势头,从而带动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