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前部署,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地灾防治工作打出“组合拳”,从风险排查、联合防御、动态监测到公众防范,全链条发力,多维度开展,筑牢地灾安全防线。
一是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压实防灾责任。制定印发《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淮南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方案》,在强降雨来临前,及时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结合气象部门预测,及时分析研判形势,部署防范应对措施。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逐级明确县、镇、村三级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完善协同机制,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协同联动,及时共享信息和会商研判,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合力,建立灾情险情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
二是关口前移、严密监测,筑牢安全防线。会同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点对点发送到各级责任人、监测员和受威胁群众,截至目前,已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2次,预警信息500余条。组织14名群测群防员开展巡查监测,运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如GNSS、裂缝计、雨量计等)对重点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及时回传分析。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深化隐患排查,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重点隐患点等进行再排查、再复核。截至目前,累计派出19个工作组45人次,排查点数79处,未发现新增隐患点。
三是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及时转移避险。强化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全员在岗在位,保持通讯畅通,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实时联合值班值守,实时共享数据,精准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受威胁群众应转尽转,严格落实“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三个紧急撤离的刚性要求,强降雨期间及时转移避险12户32人。截至目前,未发生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事件。
四是群防群测、宣传普及,提高避险能力。通过“群众参与、基层组织、科学指导”,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早期发现和及时预警,组织开展各县区群测群防员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紧扣安全生产月、全国“土地日”等宣传节点,线上线下有效结合,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自制防灾减灾短视频,实地走访灾害隐患点周边受威胁群众家庭,深入村镇普及避灾自救常识,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