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地方动态

马鞍山市向“存量”要空间向“低效”要效益

2023-08-02      来源: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网站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工业上楼”,是提升工业用地空间、夯实制造业根基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今年以来,马鞍山市积极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构建“自然精彩”节约集约利用体系,激励企业通过“空间换地”,做大“蛋糕”、提高“亩均”,破解资源型工矿城市转型要素难题。上半年,马鞍山市共出让“标准地”项目46宗3704.67亩;完成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11302亩。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由改革前12.59万元提升到目前17.39万元,增长38%。
  马鞍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全面统筹,从精心规划国土空间布局、精确管制国土空间用途、精美呈现耕地保护成效、精益经营自然资源价值、精细管理项目生命周期、精准配置土地资源要素、精实打造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设立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评价体系”,通过30项评价指标,构建“自然精彩”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数体系。
  着重突出绿色发展,设置包含“生态绿色保护、产业绿色发展”的精益经营自然资源价值绿色指标;着重突出要素差异化市场配置,设置包含“标准地改革、土地市场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精准配置土地资源要素蓝色指标;着重突出项目全过程管理,设置包含“事前提速、事中监管、事后处置”的精细管理项目生命周期青色指标……重点突出、全面推进,向“存量”要空间、向“低效”要效益。
  在落实完善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改革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马鞍山市以“标准地”改革升级为平台,全面提升城镇产业节约集约水平,通过优化打造标准地改革“3.0版”,向前延伸至用地报批环节,力争实现用地储备仓储化、项目供地模块化、建设监管智能化,全面推动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与此同时,马鞍山市还结合亩均效益评价、地企对接评价等工作,打通土地前期开发、收储入库、市场配置、过程监管、履约验收、低效退出的全生命周期链条,力争形成“项目跟着规划走、指标跟着项目走、土地跟着效益走、服务跟着需求走”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格局。
  当涂县推行“用地清单制+四证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博望区建设小微产业园实现“退散进集”;雨山区争创“土地矿产”节约集约利用双示范区;市经开区和慈湖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实行“退二优二”;郑蒲港新区推进高标准厂房建设;含山推进农村闲置土地盘活,和县探索闲置土地有偿收回……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呈现出全面铺开、多点开花、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企业焕发蓬勃生命力。
  位于当涂县的泰恩康制药项目通过“空间换地”,新建4层高标准厂房1.67万平方米,实现“零增地”扩产升级;位于博望区的安徽美利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及5G通信基站结构件智能研发生产项目采取“汽车上顶、机械上楼”模式,大大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位于郑蒲港新区的世港通新兴产业园项目采用“汽车上顶,工业上楼”方式,全面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