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6日,山西省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其中27个县(市)出现连阴雨天气、中南部74个县(市)降水日数在4天以上。
面对特殊天气,山西省各地上下齐心,全力做好防洪、防涝、防灾工作,特别是地质灾害预防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遭遇“最长阴雨天气”
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9月10日~16日,山西省降水量为9毫米到163.5毫米。其中,中南部地区降水量基本在25毫米以上,南部大部降水量超过50毫米,运城、临汾、晋城的个别县(市)已超过100毫米。气候专家介绍称,降雨天数在5天以上即为连阴雨天气。随着降雨过程的持续,全省出现连阴雨天气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对于此次降雨,在山西微信朋友圈里,有不少人转载着一条信息:据中央气象台,山西、陕西气象台联合发布的权威预报,山西和陕西将迎来史上最长的阴雨天气过程,预计长达69天,有望在今年11月19日迎来首个晴天。
关于这条信息,气候专家解释称,这条信息为谣传。2007年9月26日,山西省出现过一次大范围降雨过程,全省有81%的县(市)降水日数超过10天、38%的县(市)降水日数达到15天以上。这种连阴雨天气在山西省已属罕见,连续69天的阴雨天植被都会死亡,所以根本不可能。
9月16日,山西省气候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分析近期气候,预计此次降雨过程18日结束。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晓立介绍说,本次降水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退时,其边缘携带的大量暖湿气流与北部持续不断分裂南下的冷空气在该市上空会合形成的锋面雨,具有持续性长、强度高的特点,持续的降雨使土壤含水已处于饱和状态,有发生滑坡、泥石流、老旧房屋坍塌等灾害的危险。
齐心协力防灾害
自9月6日以来,运城市连绵不断的降雨持续了11天,平均降雨量177.7毫米,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降雨值。芮城、垣曲、闻喜、河津、新绛5个县(市)发生灾情,据初步统计,受灾人口有5.1万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76万亩,居民房窑倒塌15户28间(孔),一般损坏的有162户315间(孔),直接经济损失达8372万元。
针对这次强降雨范围广、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运城市组织各县、乡、村干部到一线,挨门挨户查看险情,采取防范措施,及时转移危险区、农村危房和危窑居住区群众,保证不因房屋倒塌、道路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造成人员伤亡;加强巡查值守和险情抢护,把河道两岸、沟道两旁、土崖之下、削坡附近、填方之上、坝库下游、采空区域、低洼地带作为防范重点,严密防范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要求沿黄河、汾河、姚暹渠县(市、区)做好预测预警,以防河水流量剧增导致水淹村庄、农田、企业。目前,运城市已经及时转移撤离危房户和受洪水威胁群众2400余人,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当地县、乡、村三级干部600多人仍坚守防汛岗位或在一线排查,2000余名基层防汛预警人员和水库、河道、淤地坝等防汛责任人也在岗值守,防止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晋城市自9月11日开始至16日下午3时,全市降雨量已达117.71毫米,较往年同期偏多。晋城市要求,各县(市、区)、各有关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细化措施,加强应急值守,加强巡查监测和预报预警;带班领导要进驻值班室,坚守岗位,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要做好群测群防队伍的组织和动员工作,坚持不间断巡查、排查和复查,消除防范盲区。
在降雨期间,晋城市各地积极行动,立说立行。高平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大检查,对全市水库、塘坝、河道、城镇及边山峪口村庄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责任人,及时处理;要求各乡镇、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防汛物料的储备和管理工作,同时落实汛期防汛物资调运方案,保证物资随时调用;设专人巡查,并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履行汛期值班职责,确保险情能被及时发现、上报,并得到有效控制。陵川县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危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平城镇下川村一些存在安全隐患老房里的住户已搬到临时居住点居住。
应急演练提升地灾处置能力
9月19日,忻州市突发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应急演练在原平市大牛店镇西营村举行。本次演练模拟原平市大牛店镇连续遭遇强降雨,地质灾害易发区西营村北部山体出现多处新裂缝,大量雨水沿裂缝渗入山体,监测人员发现一些裂缝明显变宽,发生滑坡的前兆十分明显,直接威胁西营村320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紧急。村、镇、市负责人接险情报告后,启动应急预案,展开先期处置。
“武市长,我是忻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军,刚刚接到原平市报告,在该市西营村发生滑坡险情,威胁全村100户32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属中型隐患等级,我局已派专家和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我建议启动我市应急预案三级响应。”忻州市政府接报后,地质灾害应急总指挥、忻州市副市长武宪堂立即宣布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迅速协调、调动应急力量,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并授权原平市地质灾害应急总指挥负责现场指挥,组织应急处置。演练共分部门会商、气象预警、巡查监测、空中侦察、应急调查、险情上报、启动预案、部门联动等12个科目。
本次演练通过使用空中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消除了抢险救治方面的盲点,为全面了解险情灾情提供了方便,通过采用山下组织反压坡脚、中部实施卸载减荷、上部进行填埋裂缝三措并举的抢险方案的尝试,为忻州市应对“最长阴雨”以及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有效防范汛期地质灾害,山西省今年4月就在全省启动了“地质灾害防治进千家入万户”活动,全省有84家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单位、1500余人参加,受益群众达11.74万人,基本覆盖了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在汛期针对每次强降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都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严加防范地质灾害,努力将群众损失降到最低。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