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地方动态

土地整理让“山地变良田”
——临沂市苍山县下村乡孟渊村土地整理项目现场纪实

2013-11-08      来源:临沂市国土资源局     作者:李静 刘彬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在临沂市苍山县下村乡的东北部,有一个山村叫孟渊村,从村名看,这个村一定不缺水,但事实上,制约这个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水。孟渊村有1630人,耕地面积1500亩,拥有4座山头,2300余亩山场。因水资源匮乏,村民“看天等雨、靠天吃饭”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改变。多年来,全村广大干群曾多次谋求改变本村的落后面貌,并进行了不懈努力,但终因人力、资金等因素未能如愿。 

  面对孟渊村实际状况,为尽快改善其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2012年下半年,该市、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专人对孟渊村的土地资源进行了实地勘察、论证,并将该项目区作为2012年度市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予以立项。项目开工后,整个土地呈现一片繁忙景象,不仅能听到轰鸣的机器声,还能看到施工工人、技术人员的忙碌身影,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更是这里的一道风景线。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有好多常客到工地造访,其中本村一位田姓老农就是典型的一个。他一会儿到打井工地看看,一会儿到整地现场瞧瞧,一会儿又到铺路工地溜跶溜跶,并不时发表一番感慨:“过去我们这一代种地,靠的是一条扁担两根绳,好苦呦!现在年轻人种地是水泥路铺到地头上,拖拉机开到田地里,多享福啊!看来扁担是该‘退休’啦!拖拉机已经‘接班’了。真是变化太大喽,不敢想啊!” 

  在平山子土地整理工地上,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山场承包户宋远良的身影,他虽然忙忙碌碌,但不难看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经常与施工人员聊一聊:“我承包的这片山场,是一片杂草丛生、酸枣遍地的荒山坡,虽然土地肥沃,因为没整治,几乎没收益,所以,平时很少到这里,现在好了,国家出钱给我整理386亩土地,我计划全部种上黄烟,就按每亩收入4500元的保守估算,每年也能进账38万余元。”他还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过去我是步行来摘酸枣,现在是骑着摩托车来整地,不远的将来我会开着汽车来种田。” 

  承包户宋加存是一名前任村主任,在南山施工现场,遇见了曾经共过事的一名工作人员,寒暄过后,平时不善言谈的他便打开了话匣子:“这片山场在我在任时就曾规划过,当时想动用全村劳力来整治,后因耗费人力太大和资金短缺而作罢,我做梦都想整这山,现在是梦想成真了。我已经在外地预订了2600棵优质桃树苗,准备全部载上大桃,在过两、三年,这里才是桃花盛开的地方呢!那时的南山就不叫南山了,而叫花果山!” 

  在项目建设现场,我们还时常看到,市、县两级领导和技术工作人员,为了确保施工质量,经常到现场实地指导工人科学施工,并及时帮助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县国土局工作人员,每当工地遇到难题时,便第一个出现在施工现场,在对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后提出解决方案。整理中心主任到项目区来过多少次无人记清,但有一件事大家都清楚,那就是他从来没在项目区吃过一顿饭。一次,他检查指导完工作后,正值中午,村支书记宋远营便盛邀他吃完午饭在走,他便以还要去下一个项目区为由,婉言谢绝了,村书记只好怀着歉意的心情与他挥手告别。 

  项目开工以来,由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本村村民的积极配合及施工单位的科学运作,目前,工程进展十分顺利,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在工地上,村支书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项目建成后,我村将新增耕地面积160余亩,硬化路面积2300余米,新修生产路3800余米,修建斗沟大、水涵47座,新打农用机井3眼,并完成高、低压线路的架设、PE管道的铺设及蓄水池建设等配套设施,使全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整个项目区里,可新增蔬菜大棚种植面积460亩,新建花椒、银花、板栗、油桃及大杏等果园280亩,种植黄烟等经济作物350亩,全村人均可增收1200余元。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