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量1.3266亿吨,销量1.7306亿吨;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743.85万千瓦;营业收入完成1701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350亿元;投资总量完成242亿元;非煤销售收入550亿元……2012年,同煤集团各项经济指标逆势飘红,百里煤海捷报频传,老国企再现新活力。在全球经济形势下行、煤炭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同煤集团多项指标不降反升。他们依靠的是什么?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有喜一语中的:靠的是目标清晰的发展战略,靠的是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靠的是80万同煤人的共同努力。
新战略 积聚转型发展正能量
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国内煤价普遍下降,能源企业面临极大考验。如何破解资源型企业共同面对的因资源而兴、随资源枯竭而衰的难题,战胜能源市场周期性变动的挑战,做到长盛不衰,同煤集团敏锐地抓住了战略定位这一发展关键。
道路决定命运,战略决定成败。2011年11月,同煤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在传承拓宽、完善创新历届领导班子的成功经验和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的战略愿景,并进一步丰富了“两新”的内涵和外延,完善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体系。
“我们同煤所处的发展环境,已经不仅是简单的投入产出,更不是简单的供需交易,而是竞争的国际化、产业的多元化。同时,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今天,员工群众不仅有着迫切的物质需求,更有着不断丰富的精神需求。因此,‘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是同煤人的共同愿景。”同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有喜表示。
“新同煤”的内涵,就是企业经营状态由传统型向国际化跨越,建设多元发展、开放创新、安全高效、实力强盛的国际化新同煤;“新生活”的定位,就是员工生活在现有基础上向现代化跨越,打造环境优美、民主和谐、文明快乐、殷实富足的现代化新生活。
“新同煤”是“新生活”的基础和源泉,“新生活”是“新同煤”的目标和归宿。只有建设一个实力强盛的国际化新同煤,才能打造一个殷实富足的现代化新生活。
“我们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企业愿景与员工理想的高度一致,才能积聚推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又好又快地实现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同煤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郭金刚说。
建设新同煤,最终要实现建成煤电一体化的国际能源大集团,进入世界500强的总体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转型是关键,这是建设新同煤的必由之路。本着挖好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同煤积极打造煤-电-建、煤-电-化(气)、煤-冶-机、煤-电-铝、煤-电-硅5条产业链;以做强煤炭主业为基础,形成“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房地产、物流贸易、文化旅游”八大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
开放创新,这是建设国际化新同煤的重要手段。同煤集团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吸引更多有利于转型发展的生产要素进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煤机制造领域,同煤选择和国际国内行业顶级企业合作,同煤控股,对方参股,通过同煤内部市场的消化能力,扶持煤机企业的成长,最终占领更大的外部市场。而在盘活存量资产方面,同煤经过多轮招标,引进天津建材集团,重组钢铁公司,使得这个亏损企业恢复正常运转。
安全高效,这是建设国际化新同煤的根本保障。同煤集团把安全生产放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优于一切的首要地位。在晋华宫矿300多米的井下,记者亲身体验了同煤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风门一旦开启,立刻就有语音提示的报警声,在井上井下,到处贴着 “人人都是通风员”、“务实、扎实、落实”等标语。2012年,同煤安全实现低控目标。
实力强盛,这是建设国际化新同煤的最终目标。同煤集团不断做强煤炭主业,积极做大电力产业,倾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煤电一体化国际能源集团,进入世界500强,从而提高同煤的抗风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2012年,在市场煤价下跌的情况下,同煤集团8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企业排名大幅前移,规模快速做大,多个项目达到国家级水平,员工福利大幅提升,人均年收入保持了11.6%的增长。
新同煤 提升三大核心竞争力
同煤集团从1949年建企,到1985年产量突破3000万吨,一直是我国煤炭行业的“领头羊”。然而,经济体制的转变和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同煤昔日的辉煌不复存在,“一煤独大”难以为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立足煤,延伸煤,提升三大核心竞争力,这是同煤在经济浪潮中不败的法宝。
要想立于竞争的不败地位,必须扩充资源,提高产能,扩大规模,真正做强煤炭主业。同煤集团现有73对主力矿井,“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形成全国特有的集约型、集群型安全高效矿井群,就是建设11座千万吨级矿井、5座500万吨级矿井、12座300万吨级矿井,到“十二五”末产能达到2.5亿吨以上。
如今,年产煤炭1500万吨和1000万吨的塔山煤矿和同忻煤矿已成为同煤最大的主力矿井,麻家梁、色连、金庄3座千万吨级矿井也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梵王寺、北辛窑、铁峰新建和改造等3座千万吨级矿井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白家沟、潘家窑2座千万吨级矿井已开始做前期工作;在500万吨级矿井中,马脊梁石炭系延深正在掘进首采面,梨园河、安平、同安等矿正在进行升级改造,高庄矿正在办理探矿权手续;在300万吨级矿井中,阳方口矿当年改造、当年达产,同基、圣厚源、峪沟、同舟等矿正在实施扩能改造,刘家窑、大西庄等矿正在争取资源配置。“三类高效矿井集群”建设、改造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为同煤集团做强煤炭主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有喜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仅目前所建设的11座千万吨级矿井,按照现在的市场煤价格不变测算,每座矿井1000人、1千万吨产量、10亿元的利润。照这样的模式复制下去,到‘十二五’末,我们的11个千万吨级安全高产高效矿井群,就是1.1亿吨以上的产量、110亿元的利润,其规模和效益非常可观。11座千万吨级矿井集群,是抢占市场、赢得竞争最强劲的优势。”
打造深度融合的煤电一体化。同煤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动力煤生产企业,煤种具有低硫、低灰、低水、高发热量、高灰熔点、中度挥发等显著特点,素有“工业精粉”之称。这些优质动力煤的化学成分和目前的技术条件注定了同煤集团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是电力。
2006年4月,同煤史上第一个电厂——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投产发电,结束了企业57年有煤无电的历史,实现了从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的重大转变。随后,轩岗2×66万千瓦坑口电厂、王坪2×20万千瓦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相继投产发电,“十一五”末总装机容量达到314万千瓦。郭金刚表示:“所有的新建电厂全部通过股份合作、煤电联营,联合大唐、国电等企业共同建设,开创了煤矿企业控股建设大电厂的先河。”
2012年,同煤进一步确立了以电力为第二主业的地位,加快煤电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率先确定“煤电一体化”核心战略。去年12月28日,同煤集团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举行漳泽电力控股管理权移交暨“6+1”企业接收签字仪式,成为煤炭企业第一个成功重组电力企业的案例。移交后,同煤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43.85万千瓦,在不到1年时间里实现翻番,标志着同煤集团作为山西省以资本市场为纽带,在推动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同煤加强与省内外煤电企业合作,以产权为纽带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快打造大同、运城(临汾)、长治三大煤电基地,使电力装机容量到“十二五”末再翻一番,必保1500万千瓦,力争2000万千瓦,就地消化7000万吨到1亿吨煤炭。
“十一五”期间,同煤建成了全国煤炭行业第一个产业链最完整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成为实现集约、绿色、多元、低碳的最佳路径。
塔山园区由“两矿十厂一条路”13个项目聚合集成,年生产原煤2500万吨,以建设千万吨矿井为龙头,形成煤-电、煤-化工、煤-建材3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中:每年有1500万吨的精煤通过铁路专用线运送到秦皇岛港销售;分选出来的140万吨低热值煤和煤矸石输送到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发电,电厂产生的余热用于居民冬季集中供热,拆除了200多座锅炉房;400万吨原煤用1.5千米的传送带直接输送到2×60万千瓦坑口电厂发电,形成“煤-电”产业链;450万吨原煤经过深加工生产甲醇,甲醇再制烯烃,形成“煤-化工”产业链;采煤伴生的煤矸石和坑口电厂排出的粉煤灰,作为水泥厂和煤矸石砖厂的原料,形成“煤-建材”产业链。
园区各项目首尾相接、环环相扣,上一个单位的废料正好是下一个单位的原料,实现了煤炭的“有限资源无限利用”,创出了一条集约、绿色、多元、低碳的能源产业新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塔山工业园区产值达到225.7亿元,利润41.7亿元,上缴税费44.2亿元,循环经济模式比传统开采方式吨煤多产生利润50多元。
目前,同煤正规划对塔山园区加链补环,提升完善,创建国际化循环园区新标准,并以塔山园区为典范,在大同、朔州、忻州三地市再建东金潘、朔南、铁峰、轩岗、白家沟、煤化工、装备制造工业、晋华宫矿山文化旅游八大园区。
新生活 力推惠民利民新举措
在全国最大的“两区”治理改造“恒安新区”内的员工活动中心,每天都有几百人在这里享受文化大餐。为了丰富员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煤集团在“恒安新区”建设了1万多平方米的员工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舞蹈室等一应俱全,为员工家属提供了学习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形势再困难,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也决不能打折。”张有喜的话语铿锵有力。企业先后推出多项惠民举措,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员工,全年向员工承诺的10件好事全部按期兑现,实现了人企合一、共同发展。
实施安居工程。2006年,该集团开始实施史上规模最大的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治理改造工程,目前已有6万多户员工家属告别低矮简陋的旧房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轩岗煤电、地煤公司和朔州煤电“两区”改造新建159栋楼房,旧区改造工程竣工22栋楼房,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加强环境治理。该集团连续两年在“恒安新区”开展了“党政工团大行动、环境治理献爱心”活动,对15个小区进行了包保综合治理,彻底解决了影响员工群众生活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交通治安等问题;大力开展造绿增绿工程,全年新增绿地面积6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9.5%。
开展“帮扶工程”。该集团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不让一户困难员工家庭因为贫困不能正常生活、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学。2012年,该集团共帮扶4.6万人次,发放慰问救济款2040万元;筹集129万元资助了341名考入大学的困难员工子女顺利入学;拿出84.3万元对91名患大病困难员工进行了救助;成立了困难员工帮扶中心,形成了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帮扶工作格局。
同时,该集团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开源街西延道路、煤海大道竣工通车,完成对平安大道等5条路段的改造和维护,延长路灯照明时间方便员工出行;改造供水、下水系统,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供水;改造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功能齐全的图书馆,为离退休职工办了10件好事;延长供热周期,提前半个月为员工供暖,让温暖及早进入千家万户。
民生暖民心,民生聚民心。一项项惠民举措,让员工奔向富足;一笔笔民生投入,温暖了几十万人的心田。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推动着企业快速发展。
逆风扬帆破浪时,转型跨越势更强。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同煤集团必将奏响更加铿锵的时代乐章,开创更加美好的前景。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