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地方动态

去冬今春,云南省宾川县持续干旱,27.89万亩农作物受旱,5.4万人、2.4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面对严重干旱,当地国土人捐款捐物,打水打井,交上了——
一份优秀答卷

2012-05-28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 岚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去冬今春,云南省宾川县境内未降过一次有效雨水,持续干旱,给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带来困难,让水利基础设施较差的山区和半山区陷入困境。截至3月底,宾川县农作物受旱27.89万亩,重灾10.08万亩,干枯5250亩,因旱导致5.4万人、2.46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人民财产遭受到极大损失。面对如此严重的干旱,宾川国土人又是如何做的呢?

  镜头一:吃水不忘挖井人

  日前,笔者跟随抗旱突击队下村调查灾情,在力角镇边远山区渔棚团山村,与田里干活的村民唠嗑。

  “瞧,这菜园里的韭菜绿绿的、嫩嫩的,长得多好!要不是前年国土资源局钻了这口井,我们小山村连人吃的水都没有,哪还有‘喂’菜的噢!”周梅大嫂边割韭菜边夸奖。

  “是啊,这些小秧苗,全靠‘喝’这井水,如果没这口井,今年的小秧苗没指望啦。这是国土资源部门的功劳,得好好感谢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啊!”在一旁给小秧苗施肥的潘大姐接过话,脸上笑成一朵花。

  据了解,2009年下半年,云南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导致宾川很多地方的地下井、小水库、塘坝干涸。宾川县国土资源局牢固树立“打机井,掘甘泉,惠百姓”的决心,抽调精兵强将,组织抗旱突击队,开展红层找水。

  距县城40公里的渔棚团山村,过去从山谷引“自来水”,由于旱情加剧,“自来水”断流。2010年4月,宾川局工作人员在实施打井布点时,了解到百姓用淘米水洗菜、洗脸、洗衣服的情况后,决定为该村钻这口井,以解决他们的饮水问题。

  镜头二:旱区泉水贵如油

  宾川遭遇旱灾后,宾川局领导班子成员凝心聚力,亲自下村了解灾情。通过摸底调查,决定在力角镇洪府庄村、团山村、鸡足山镇大坝子完小、大营镇等严重缺水的山区和半山区打井。副局长张春木负责力角镇打井工作,由他带队在洪府庄村开钻第一口水井。他驻守阵地,与大家同吃同劳动,经过12个昼夜的辛勤劳作,终于打出了甘泉。

  通水那天,看着清澈的泉水从70米深的井下喷涌而出,一位村民握着张春木的手激动地说:“旱区泉水贵如油啊!缺水的滋味真的不好受,这口井解决了我们村171户842人和450头大牲畜吃水难题,今后大家不用天不亮就赶到1公里外的地方排队挑水,国土人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啊!”

  镜头三:时刻牵挂灾区百姓

  面对一次次旱情,宾川局干部职工自愿开展捐款、捐物等活动。

  王建荣是地质环境股股长,他深知肩上的责任比别人更重。他的工作时间变成了“5+2”和“白+黑”。白天戴个草帽,穿双凉鞋,背着摄像机下村察看灾情,晚上拟写灾情报告及实施方案,积极跟局领导汇报,向上级部门争取抗旱资金。截至去年年底,该局为灾区打出22口水井,缓解部分群众的吃水难。

  随着干旱的延续,该局已筹集150万元资金,准备在鸡足山镇大坝子完小、大营镇排营中学、金牛镇行政办公区等5个地方布置5口深井,预计井深在250米至310米,钻探完成后,可解决5340人的饮水问题。

  “这蓄水池、沟渠也是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修建的,那片绿绿的葡萄,就是靠这蓄水池供应水源的。连续三年的大旱,国土人接受着严峻的‘烤’验。他们尽心尽力,为灾区找水、打井,修水池、沟渠等工程,心里时刻牵挂着灾区百姓的疾苦……”力角镇大会村党支部书记黄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