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旧区897亩,建新区897亩。一拆一建间,旧貌换新颜,发展添空间。
2006年8月,潍坊市高新区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山东省第一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单位。项目实施后,原来破旧、零散的村容村貌,被整齐、集中的农民新居所取代。
“‘增减挂钩’,真正增加的是百姓实惠,减少的是土地浪费。”潍坊市国土资源局高新开发区分局局长王述明表示。
尊重民意——
进村入户搞调研
“试点工作一启动,就得到了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高新开发区分局副局长潘强说。据潘强介绍,高新区专门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以清池街道办为主设立项目区建设领导机构,街道办主任亲自抓、负总责,国土、财政、公安、司法、农业及相关村按照职能分工,齐抓共管,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试点实施过程中,高新区始终将维护好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高新区以街道办为主,专门组织联合调研组,深入试点村走访调研,广泛征求群众对拆迁、补偿、安置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在拆迁补偿上,高新区本着依法、自愿的原则,由村民委员会制定补偿安置细则,具体负责与村民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组织实施拆迁。对拆迁范围内房屋及附属物、构筑物,实行货币补偿与实物补偿相结合,严格按规定和协议进行补偿。
维护权益——
土地收益返村民
为保障村民权益,高新区将所有土地收益全部返还挂钩试点村庄,用于土地整理、拆迁补偿、居住安置、生活保障、村沿街商业楼建设。
对新进项目,按规定标准收取建新项目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相关费用,累计收取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2229.85万元,取得安置用地招拍挂收益4460.16万元。
同时,高新区坚持以财政预算资金为挂钩试点资金主要来源,搞好安置工作,由高新区、街道、村共同出资解决,不增加项目区群众负担。目前,挂钩试点拆迁的3个村、2199名村民,已全部妥善安置。
节约用地——
集中规划建新区
以“增减挂钩”试点为契机,目前,高新区清池街道办85个村集中规划建设九大集中居住区,其中浞景、清平等4个居住区已全面开工建设。九大集中居住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将节约用地1.5万亩。
同时,高新区严把建新项目用地审核关。建新区总面积403亩,以招拍挂方式供地。高新区按照《山东省禁止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等有关文件规定,对项目用地筛选采取集体决策,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外资项目和发展前景好、产出率高的大项目,保证了所有项目全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如: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竞得用地207亩,实现政府收益5146.8万元。
为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拆旧完成后,高新区严格按照耕地质量要求,对土地实施复垦,复垦总面积达897亩。复垦后的土地,地形地貌平整,与周边土地成方连片,农用井、排水沟、生产路等配套设施齐全。
烈日炎炎,复垦后的拆旧区,庄稼绿意醉人。“增减挂钩”试点,让潍坊高新区在“保增长、保红线”的新起点上阔步前进。(宋继山)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