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地方动态

管理创新的发动机
——黑龙江省绥化市国土资源局“五双工程”建设纪实

2011-12-22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 响 王 建 李春刚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征地前在地里密密麻麻地种树,若对补偿不满意,农民就会以数目不对为由,让征地人员来回数,以此来多要补偿,却耽误了工程上马。这样的情景,很多地方国土资源部门都遇到过,却无计可施。而每数一棵树,就系上根红绳,直观又直接,农民心服口服。想出这个办法的人叫周浩,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国土资源局统一征地工作站副站长。

  在周浩的带领下,工作站里的年轻人想出了很多农民容易接受的工作方式,绥化市征地工作局面迅速打开。2010年,哈伊、哈黑两条高速公路征地约455.55公顷,涉及被征地农户4300多户,补偿费1.2亿多元。如此大的工作量,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误量、误算、误补,创造了绥化市年度征地无上访的纪录。

  很难想到,周浩此前只是局里的一名合同制职工。他的破格提拔,得益于绥化市局开展的一项管理创新——以“双建、双优、双保、双评、双树”为主要内容的“五双工程”。

  周浩的个人经历以及统征站的工作成效,只是“五双工程”的一个缩影。这样的变化,如今连“五双工程”的设计者、绥化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孙晓辉都意想不到:仅用不到3年时间,绥化市国土资源系统已成为领导有力、群众满意、人心思进、蓬勃向上的优秀集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五双工程’刚开始只被当做阶段性工作,如今已成为全市国土资源工作的总抓手。它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成为管理创新的发动机。”孙晓辉对记者说。

  管理创新,被现实逼出来的选择

  2008年6月,从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岗位上调任绥化市国土资源局担任局长,孙晓辉踌躇满志。但他知道,作为后发展地区,绥化经济社会发展刚刚驶入快车道,保发展、保红线任务十分艰巨。仅2009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就有40余个重点工业项目、100余个重点民生项目、20余个重点农田水利项目等着落地。

  旺盛的用地需求,导致每年用地指标缺口很大。但解决指标不足的问题,不能指望占用耕地。“绥化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全市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1/4。保住肥沃的黑土地,就是在保护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绥化人的命根子。”这在绥化局,早已成为共识。

  既要保证项目落地,又不能去蚕食耕地,绥化国土人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但对当时的绥化国土资源系统来说,这还不是最大的难题。当时,绥化市国土资源系统1000多名工作人员当中,专科以上学历的只有40多人。而且,由于地域相对闭塞,在“大锅饭”的体制下,多干少干一个样,人心涣散,不思进取。“这样的人员素质和工作环境,哪能指望破解‘两难’命题!”孙晓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2009年4月,绥化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借此机会,绥化市国土资源局征求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离退休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意见。

  结果很快反馈回来: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高;服务滞后、行为不规范;保障经济发展与维护资源管理秩序的矛盾解决不好;工作作风不实、干与不干一个样;县(市)国土资源局管理存在“重于干部任免,懈于队伍管理,难于工作管理”。看到这样的评价,孙晓辉如芒在背。用他的话说:“让人戳着脊梁骨的感觉不好受,得尽快想办法改变现状。”

  “国土资源系统在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树立国土资源队伍形象上,要有一个总的抓手,来统领各项工作,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回想起当年的想法,孙晓辉记忆犹新,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双保工程’,省国土资源厅又提出了管理创新的要求,要把握住机会,以‘双保工程’为核心,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于是,有了‘五双工程’的雏形。

  与局班子成员多次研究之后,大家统一了意见,“先搞起来,看看效果再说。”

  于是,在2009年5月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动员大会上,绥化市国土资源局正式提出了开展“五双工程”建设:“双建”,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双优”,优化环境,优质服务;“双保”,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双评”,工作目标考评和干部效能测评;“双树”,干部树形象、部门树威望。

  “‘五双’工程牵住了牛鼻子,从提出的那一刻起,绥化市国土资源系统改头换面的变化,也就此开始。”作为绥化市国土资源局的“四朝元老”,现任局党组副书记汤洪安对记者说。

  提纲挈领,整合所有管理条块形成总抓手

  “思想引领行动,创新决定作为。”在绥化局,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有这样的感悟,是在新时期巨大的压力下,苦苦探索的结果。

  “既要保经济发展,又要保耕地红线,很多地方的国土资源部门都在夹缝中生存,受夹板气。但事在人为,关键问题上要总是‘塌鸭子’,‘双保’就是一句空话。”孙晓辉说话直来直去,要想顶住压力,改变现状,就得把干部的精力、能力、动力、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不靠思想引领,不靠创新突破,还走老路,死路一条!

  其实,在“五双工程”方案出台之前,绥化局就确定了“根在解放思想,重在勇于实践,关键在于突破常规定式,落脚点在于破解难题”的基本思路。正是基于这个思路,“五双工程”才得以破茧而出,并顺利推进。

  记者发现,“五双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环环相扣。例如,以人为本的“双建”工程是国土资源工作的基础;以服务为本的“双优”工程是国土资源工作的保障;以发展为本的“双保”工程是国土资源工作的核心;以效能为本的“双评”工程是国土资源工作的手段;以形象为本的“双树”工程是国土资源工作的目标。

  “原来工作不得力,却不知从何抓起。现在有了‘五双’工程,将国土资源管理全部条块内容进行充分整合。有了这个总抓手,提纲挈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绥化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兼纪检组长王莉华说。

  一个很好的例证是,通过“五双工程”的深入推进,有效加强了市局对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此前,绥化市各县(市)国土资源局的状况参差不齐,有的县局混乱不堪。这种状况,一度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但当时市局对县局的管理,除了目标考核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五双工程”借助“风筝原理”解决了这个难题。方案下发到各县(市)局,市局又确定党组成员分别对各县(市)局的包保责任。同时,推行新的考核办法,“五双工程”设分值200分,进行单独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分值合计为最终成绩,提高了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标准。

  对这些系统内存在的诸多问题,绥化局党组有着深刻理解,“从本质上来说,问题无非有三个:一是人的问题,二是业务问题,三是机制与制度的问题。‘五双工程’,正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据了解,绥化局在制定工作方案时,就明确提出了“五双工程”的任务目标:通过 “双建”工程,实施党组推荐、科室推荐、群众推荐和笔试、面试、政绩考核“三推三考”的选任干部方法,采取中心组学习、干部集训、请进来走出去、周五固定学习日等方式,提高各级干部素质,切实解决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 “双优”工程,建立统一、规范的工作模式和流程标准,实施并联审批、程序叠加、滚动挂牌、先行预审等办法,建立国土资源政务大厅,实现惠民便民“一站式”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解决服务滞后、行为不规范的问题;通过 “双保”工程,出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用地二十一条》,使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容更加具体,职责更加到位,建立以共同责任、社会监督、依法问责为内容的责任体系,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与维护资源管理秩序的矛盾问题;通过“双评”工程,全方位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确立两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确定具体量化和针对性强的五项大目标、一百个专项分目标,对全系统干部职工实施定岗定责,开展干部绩能测评,实行年终个人工作述职及测评打分,来推动工作效能的提高,切实解决工作作风不实、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

  “既融入了目标评价体系,也构筑了工作导向机制;既有对干部个体的衡量,也有对班子集体的考量,还有对一线实战的检验。当初在制定方案时,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汤洪安说。

  苦练内功,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五双工程”开展之后,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的浓厚氛围在系统内迅速形成。

  很多国土资源局都把政务大厅当做形象工程来抓,最终流于形式。绥化局没有走这条路,“将土地二级市场一切办理事项所涉及的相关科室都集中在政务大厅,变过去群众一个科室一个科室跑的串联式服务为政务大厅集中办理的并联式服务,不仅方便群众办事,更可以降低廉政风险。”

  于是,绥化局在经费中挤出100多万元,通过加强领导、调配人员,反复实践,让政务大厅形成了以督办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为代表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以土地登记、建设用地网络审批为代表的管理系统,局内所有审批事项都在政务大厅统一受理,统一办结。

  辖区内的群众和企业,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绥化市长江包装有限公司是个年产值8000多万元的龙头企业。与记者聊起 “五双工程”时,总经理殷良军还是第一次来到国土资源局的大楼里。“以前都是派公司相关负责人来办手续。只要手续齐全,以前一个月才能办好的事情,现在几天就能办好。国土资源局还经常派人到公司来,提前了解用地情况,告知所需手续。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那就是:事好办、人好见、服务真。”

  正是在这样的干劲下,绥化市国土资源系统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耕地保护也取得突破。

  今年,绥化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只有341公顷,缺口2/3。“我们采取各种办法,保障了全部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孙晓辉说,“更提升了对财政贡献的支撑能力。目前,全市实现地产收益11.2亿元。”

  也正是通过实施“五双工程”,耕地保护实现了突破。今年以来,绥化市通过开展土地整治,使全市耕地保有量始终保持在168.4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44万公顷,保护率达到85.5%。

  “海伦市不仅被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评为基本农田保护先进集体,还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打造了样板。庆安县曙光村首开了全省村屯土地整治项目的先河。”海伦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路洪民补充说。

  “五双工程”不仅让绥化市委、市政府赞赏有加,在市直各部门加以推广,更因为与国土资源部开展的诸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双保”工程、创先争优、两整治一改革等活动相得益彰,在系统内也成了品牌。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甚至部领导,都听过孙晓辉作的专题报告。

  也正是通过开展“五双工程”,有效地提高了绥化市国土资源部门的社会声望,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2009年,绥化市国土资源局一举跨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在“五型”机关创建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分别获得了标兵和先进单位殊荣;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单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局机关党委今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基层党组织;2010年,该市国土资源系统10个单位全部进入了“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最佳单位”行列,创造了历史。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