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自然资源部第一地形测量队(以下简称“第一地形测量队”)完成陕西省宝鸡市四县区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工作,各项成果数据正式提交验收。该项目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在新形势下围绕“两支撑、一提升”定位,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具体实践。
近年来,我国森林资源总体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但“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等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林草资源调查难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科学规划造林绿化空间,陕西省部署开展了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工作。宝鸡市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将造林绿化空间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并上图入库的工作目标,确保此次调查评估工作能更好地推动造林绿化精细化管理、科学编制绿化规划以及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由于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工作涉及国土、林业等多个行业和不同学科,第一地形测量队在项目启动伊始就组织开展了全员培训,集中学习技术方案和各方面行业标准,同时与相关主管部门主动对接、积极沟通,及时掌握地方实际情况,明确工作要求、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为优质高效推进调查评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此次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工作主要以国家下发的11100个调查图斑为基础,同时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和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地类图斑细化提取,补充造林绿化空间图斑,综合形成工作底图。在此基础上,依据地类现状以及耕地红线、规划建设用地、自然资源保护地核心区等限制地类,并结合降水量、海拔、坡度、土层厚度等,对所有底图图斑进行适宜性评估。
技术人员通过影像对比分析研判,在11100个图斑中确定了需要核查举证的2300多个图斑。这些图斑须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提供全部证明材料,通过“国土调查云”上传实地照片、批复文件或亚米级高清影像等举证材料,以确保评估结果精准。
外业调查过程中,近500个图斑对应地位于深山,路途坎坷,车辆难以到达。时间紧、任务重,测绘队员顶着酷暑烈日、忍着蚊虫叮咬,每天徒步近15公里、行车百余公里。林地图斑多位于山坡和山谷的密林中,为保证图斑拍摄定位的准确度,队员们徒步涉水渡河、徒手攀爬65度以上的陡坎完成图斑举证。最终,队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期完成全部举证工作。高效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成果质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
接下来,第一地形测量队将根据调查评估成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布局,进一步统筹确定规划造林空间和位置,将造林绿化评估成果落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为今后科学安排造林绿化任务、科学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提供决策支撑,为精细守护每一寸绿色贡献测绘力量。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