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是表达复杂地理世界的伟大创新。华夏地图编制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地图从载体、内容、编制手法等都在不断更新迭代,尤其是现代电子地图技术给传统地图编制工作带来了巨大变革。
如何进一步改进传统地图的编制方法,创新并丰富地图产品,是摆在地图编制者面前的新课题。结合这几年江苏地图编制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可以突出抓住“准、安、新、清、美、特、高、好”这八个要素,着重做好政务地图、行业地图和公众地图服务,让地图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是“准”,能够提供精准的地理位置服务。
早在宋代刻绘的石板地图《禹迹图》就已经通过“计里画方”的形式使地图具有可量测性,即以统一尺寸的方形网格为单位,一格折百里,为地图使用者提供了精准的位置信息。
现代地图编制如何做到“准”?首先,参照现代地图编制的技术要求,要做到地图要素空间关系的精准。其次,要做到重要地理信息表达的精准。编制者需从资料获取分析、数据处理加工到地理要素的可视化表达等全过程,保证地理要素位置、范围、属性和相关统计数据的精准。
二是“安”,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地图保障。
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直观反映国家的主权范围,体现国家的政治主张,具有严肃的政治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根据新《测绘法》监管要求新修订的《地图审核管理规定》,明确了我国的地图安全保密和相关审核制度。
制作地图时需参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图。它依据中国和世界各国国界线画法标准编制而成,可用于新闻宣传用图、书刊插图、广告展示背景图、工艺品设计底图等,能够避免漏绘重要岛屿、错绘国、省界线等行为。
不少专题服务地图涉及国防、民生、经济和能源安全,将军事禁区、警力分布、未经公开的港口、水源地、油库和机场等涉密内容进行了标注。这些地图有其专业用途,但一旦流落到不法人员或国外反动势力手中,将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这类专题地图的成果数据、过程数据、源数据都要及时依法依规进行保密管理。
三是“新”,能够提供具有时代感的地图服务。
时代感首先体现在地图数据的现势性。需建立并完善高频率、高精度、实时化的数据更新机制。当前国家基础测绘数据、省级基础测绘数据、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交通、水利、民政等行业的专题数据的定期更新都为地图数据的现势性提供了保障。
其次,要紧随信息时代潮流,灵活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表达方式,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地图数据处理和地图设计过程中,研发并集成相关制图工具集,搭建多级多尺度地图数据库,提高地图编制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机交互工作量,试点开展地图数据库动态更新技术,实现支持多源数据更新、多级多尺度地图数据库之间的联动更新。
四是“清”,能够清晰地展示地图主要内容。
首先,要将地图要素展示得清晰、清爽。地图概括展现地理世界,而非简单地复制地理世界,地面物体往往具有复杂的外貌轮廓,地图符号对其进行了抽象概括,使图形大大化简,让各要素展示在有限的图面以内,使地图具备一览性,达到“方寸之间展天地,几案之上呈万象”的效果。
其次,各要素表达要做到条理清晰。地图各类要素之间的层级关系要交代清楚,科学运用制图综合选取和概括的手段,突出各地理事物的规律性和重要目标,对地形信息进行详尽或概略的显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地图分幅、跨页拼接、重叠显示等图面要素信息的混乱。
五是“美”,能够表现有艺术美感的地图设计。
美的规律在地图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从微观到宏观,测、编、绘、印四大流程步骤,从符号、文字、色彩到图面,从内容编排到封面装帧,处处体现着美学的设计。
美的地图设计,首先体现在其科学性,从符号表达、文字配置、色彩运用等均需遵循一定的科学性,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进行设计和表达,诸如利用黄金分割比率限制栏宽、用颜色学指导配置各地域配色和背景,运用读者视觉心理、阅读习惯进行封面设计等。
地图的美,还表现在其艺术性。要从地图的内容编排特别是政治性、文化性、地域性等多方面因素出发,以人本主义设计理念为核心,充分运用视觉优化手段及前沿艺术工艺的整体性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实用要求,还要满足人民的审美要求,让阅读体验达到最佳。
六是“特”,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和专题特色。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代画家冷枚的“避暑山庄图”等,都是以基本地理信息为基础框架,描绘各种自然、人文、社会活动等特色形态,使之既有政治、经济、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实用价值,也有着鲜明的历史特色和时代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江苏是“鱼米之乡”,具有“水运文化”的独有特色,故在地图图面要素配置、地图选色等方面均要考虑江苏地理、人文特征,不能生搬照抄其他省份的制图风格。
专题地图表达上,更要注重其鲜明的主题特征,紧紧围绕主题进行地图编绘,编制具有地方、行业特色,能体现“特殊时代、特殊背景、特殊事件”的公开版地图,主动为空间格局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决策提供支撑服务。
七是“高”,建设高素质团队打造高水平的地图产品。
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面向社会和高校引进地图编制、数据库建设人才,组织技术骨干赴国家级地图编制技术领先单位学习制图技术,积极组织多种类、跨平台的制图专业软件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
另一方面,要不断关注地图编制领域的技术发展。发挥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优势,加快多源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数据综合和制图应用技术体系,建立基于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快速制图服务系统,实现任意地点、任意范围、任意尺度的快速成图需要,实现数据动态更新。用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提供更高层次、高水平的地图产品。
八是“好”,能够提供社会影响大、反响好的地图。
明代航海图籍《郑和航海图》是以行船者观测有关景物时产生的视觉感受而绘制的,有山画山,遇岛画岛,有时还注记出航道深度、航行注意事项,是我国最早不依附海道专书而能独立指导航海的地图,充分体现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地图服务理念,为编制“好”的地图产品带来了启示。
“好”的地图应以需求为导向。“好”的地图还必须承载一定社会功能,体现地图公益性以及人文关怀。如江苏在2017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编制完成《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地图(2017)》,信息丰富、资料翔实,被中央电视台国家公祭日直播时使用,并被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官网收录。此外,“好”的地图还要注重增强知识性、科普性。如在提供好政务地图的基础上,积极面向群众所关心的医疗、教育、银行、派出所、宾馆、红色景点等要素编制应用性强的便民地图。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只要坚持做到“准、安、新、清、美、特、高、好”这八个要素,必能编制出精品地图。
(作者为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