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技术人员在风雪中观测。李治安 摄 |
2012年,一场万里之遥的寒冬测绘攻坚战,使得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龙年春节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哈尔滨至北京,北京至乌鲁木齐,乌鲁木齐至伊宁,伊宁至巩留,跨越东西,相距万里,亲情相连。2月3日,农历正月十二,分管测绘生产工作的副局长朱杰率领工作组,从哈尔滨启程赶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看望慰问正在参加伊犁地震灾后重建1:1000比例尺野外测绘大会战的180名干部职工。
从乌鲁木齐驱车西行,一路天山在左侧相伴,右侧是荒原,所谓“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然而途中遭遇少有的极寒天气,此时车窗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北国风光,让东北人感到熟悉和亲切。
2011年11月1日,新疆伊犁发生6级地震,约1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453间,损坏房屋6.66万间。随着灾后重建不断深入,急需大比例尺地形图。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2012年3月底前完成伊犁州所属6个县230个村庄、350平方千米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一场多家单位参加的寒冬测绘大会战即刻展开。作为参战单位,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万里援疆。2012年1月5日开始集结队伍,启动伊犁灾后重建测绘项目;1月12日,首批作业人员、车辆、仪器设备到达灾区各指定区域,展开实地测绘;1月22日除夕,51名外业人员坚守巩留测区,仅在正月初一休息了一天,正月初二就全部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2月5日,作业人员增至局属4家单位180人,在巩留县63个村、90多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冬季野外测绘大会战全面展开。
时值春节,野外测绘单位陆续收测休整,忙碌着召开总结表彰会、职代会和联欢会。聚少离多已经成为外业单位的常态,作业期长达11个月以上,队伍高度分散,同一个单位的职工也难得一见。对于在外工作接近一年的测绘人来说,最大的期盼和安慰就是能回家过年,与父母、妻儿团聚团圆。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院长高立原本已下决心让各测量队全部收测,并大张旗鼓地发动职工排练了一台文艺节目。饱含外业职工真情激情的文艺演出如期上演,一曲男女声对唱“两地书,测绘情”,让人心中不由牵挂起正在新疆作业的同事,小品表演中对远方亲人的一声祝福,所有人不禁眼角湿润。
任务就是无声的命令。在哈尔滨集结队伍的同时,正在新疆喀什、和田等地准备回家的职工,经受着更为严峻的考验。测区队员李哲说:“离回家的班机还有两天的时间,每个人都沉浸在即将回家的喜悦中,有人准备春节结婚,有人要回家照顾生病的父亲,有人思念着出生还没见面的儿子……命令突然下达,人员全体待命准备进入新疆伊犁灾后重建项目。这就意味着我们都不能回家过春节了,气氛变得沉闷了许多,但是大家很快就做好继续奋战的准备。”近20个刚刚完成南疆测绘任务的测绘队员,虽然已将回家过春节的消息通知了家人,但是接到伊犁州地震灾区重建测绘任务时,他们二话没说,马上改签机票,“转战”到了伊犁州。
从伊宁市前往巩留县还有100多千米,车辆在覆雪的路面上低速行驶,道路两侧剑一般挺拔的白杨树筑成密集的防风墙,除了村头路口会有三两个候车的少数民族群众,间或小路上出现一个策马扬鞭的牧民,草场、河滩、村庄在皑皑白雪覆盖下,显得格外沉寂。突然车停了下来,不觉中已进入测区。两个测绘队员正在路边工作,厚厚的棉服外罩着安全反光马甲。看到哈尔滨来的领导和同事,两个红红的圆脸上挂满了笑容,朱杰紧紧握住他们冰冷的手,关切地问着冷暖,两人憨厚地说着还行,不冷,然而其中一人的鼻角却分明被冻得流出了鼻水……这是黑龙江第二测绘工程院的两个“80后”,急着赶路没能问一下他们的姓名。
翻看伊犁测区人员名册,“80后”占了绝对主力,其中相当一部分是“85后”,甚至有了“90后”。同行的我们不禁感叹,他们的父母该多么牵挂这些身处异乡的孩子,牵挂着他们寒冬中观测为什么不随身带个保温水瓶暖暖身子,牵挂着他们中午能否找到食杂店,吃碗泡面驱驱严寒。接下来的行程,这些在父母眼中还是长不大的孩子,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和鼓舞,为保证工期、保证质量,3个测绘院都是刚刚提拔的年轻干部担任一线指挥,援疆作业人员都是可以轮流观测、编图的“组长级”的精兵强将。
![]() |
少数民族村民为正在雪地里作业的队员送上热茶。贾永生 摄 |
冬季大规模的野外作业在地处祖国北疆的黑龙江局也是少有的。
春节期间,伊犁州遭遇多年不遇的严寒和暴雪天气,白天气温降到了零下28摄氏度,部分地区达到了零下30多度,远山的积雪和严寒逼迫成群的乌鸦到村庄、城镇觅食。厚厚的积雪和极度的严寒,测绘工作不得不采用最传统的全野外实地测图技术。为了工作方便,队员们不能戴手套,在冰天雪地中一呆就是半天;有的队员需要用全站仪观测地形地物要素,因为要长时间采集数据,在一个点一站就是3个多小时甚至一天。饿了,他们就在作业区附近找个暖和的地方填饱肚子后,又马上扛着仪器设备开始工作。春节期间,巩留县除了几家清真小饭馆开业外,再也找不到吃饭的地方。近半个月以来,队员们每天都是吃着用开水泡的方便面等简单的面食,没吃过一顿米饭,“什么时候让我们好好吃顿白米饭呀?”这是测绘队员们最简单的愿望。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一句怨言,在取暖的时候,也不会忘记把仪器设备搬到屋里暖和暖和,生怕测绘仪器冻坏不能正常运转。有一部分队员驻扎到了距离巩留县城60多千米的莫乎尔乡, 一个大炕上睡五六个人,房子里得靠烧煤取暖,晚上得起来添煤。这里平均海拔2000米,气温非常低,最麻烦的是交通,山地加上积雪,车辆上不去,队员就租来哈萨克族老乡的马匹,用了4个多小时,才找到了山上的一个基础控制点。
年轻的黑龙江测绘人迈着坚毅的脚步,行走在寒风凛冽的天山山脉间、伊犁河谷上。中队长曲正武测区日记记录下其中的困难与艰辛:“1月13日,山上的雪已经没过膝盖了,我们在零下18度左右的低温环境下爬山找控制点,穿少了怕冷,穿多了爬山又会出汗,出过汗会更冷。雪在鞋上裤腿上一点点地融化,到后来鞋完全湿透了,走路的时候水都从脚面上渗出来,裤腿已经冻成了一个坨”,“1月16日至18日,3天的大雪断断续续地下着,路面的积雪已经30多厘米厚了,我们冒着严寒上山架设仪器,本就难走的山路根本没有脚印,只能趟着前行,到了山上汗已经湿透了内衣内裤,可是这个控制点要联测2个时段,还要忍受至少6个小时的寒风,实在受不了,就只能在山上的雪地里不停地走来走去。”
危难急重时刻方显英雄本色,黑龙江局直属机关党委发出了测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局团委和局青联开展了测区工作札记主题征文活动。局属4个项目承担单位均在测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同时佩戴测绘作业证和党员徽章,党员和团员青年主动承担最困难地区测图工作,从前期准备、实地实测到技术处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骨干突击队作用。2月6日元宵节,朱杰代表局党组慰问测区全体职工,近200人欢聚一堂。晚宴前,40名共产党员佩戴党员徽章,面对党旗郑重承诺:弘扬测绘精神,继承龙江局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到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努力做到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努力做到保证质量、保证工期、保证安全,以优质测绘成果向党组织和新疆人民提交满意答卷,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巩留县人口不足20万,寒冷的天气使行人更加稀少,黑龙江测绘人的到来和如火如荼的测绘工作,为寒冬中的县城增添了一股暖流。在各个测量队驻地都悬挂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亲笔题词“今日的艰苦测绘,明日的蓬勃新疆”,以及“今日爬冰卧雪艰苦测绘,明日灾区人民冬暖夏凉”“艰苦60天,确保灾民迁新居”等宣传条幅,与百姓家新春的对联一起,渲染着节日的氛围。
由于测区分散在63个村,各测量队就近住进了居民小区、村委会、牧民家。温亚尔乡维吾尔布里开村是伊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新建的村委会成为测量队的临时驻地,哈萨克族村长是全国劳动模范,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
黑龙江测绘队伍连续多年承担援疆测绘项目,测绘人员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测区百姓和谐相处,呈现过许多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人故事。在巩留,黑龙江第一测绘院中队长王广海讲述了亲身经历的感动。腊月25天刚蒙蒙亮,王广海与同事到伊犁河谷河套地区查一个C级控制点,在河边等了1个多小时未见摆渡船,一个好心的回族大哥告诉他们,摆渡的人回家过年了。拿着回族大哥提供的电话号码,他们联系上了摆渡老乡,对方在电话里直接说河冻上了开不了船,后来被过年期间仍抗震救灾的测绘人所感动,答应了下来,开面包车载着几个回族老乡来到河边,用钢钎凿开冰冻的河岸,送测绘队员过河,并留下了电话号码。 不久测绘队员又被一条小河挡住,一个懂汉语的孩子,帮他们截住了一辆马车,在驾车的哈萨克族大哥帮助下,在河谷了找了2个多小时终于查到了这个点。下午5点,王广海回到渡口,摆渡的船工已在车里等他们了。
伊犁灾后重建测绘,使许多年轻测绘队员感到更加充实,在紧张的外业工作之余,从测区发回大量的工作札记、感想体会文章。年轻的测绘队员李游写道:“岁月中,总有一些特殊的日子让我们终生难忘;生活中,总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永记心间。正是因为手足情深,心心相连,才会呈现灾后恢复重建的如火如荼,这里有我们黑龙江测绘人添砖加瓦。我们相信各族人民心连心,共努力,灾区人民将在党和政府关注的目光中全新起航。”
测绘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新疆局和伊犁州及巩留县、乡相关领导多次前来看望测绘队员。2月6日,为感谢黑龙江测绘人,巩留县领导盛情邀请朱杰和测绘队员出席元宵节全县社火表演开幕式,伊犁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晚9点多,县人民广场周边花灯怒放,灯饰在树枝间流光溢彩,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向广场,一轮皓月镶嵌在纯净的夜空,无数个孔明灯冉冉升起,承载着对美好未来的无尽期盼。终于迎来了腾空而起的焰火,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大地和一张张笑脸。这是对和平盛世的礼赞,其中有一份属于默默奉献的测绘人,虽然今夜无暇观看绚烂的焰火,明天他们一定会与太阳一起出现在大地的各个角落......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