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综合 >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 媒体评论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接近“一年一个吉林”

2020-08-28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立彬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每年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粮食行业“产后护理”空间巨大。

  记者27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据测算,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加工等产后环节损失量每年在700亿斤以上,接近粮食大省吉林全年粮食产量。“一年损失一个吉林”,主要是农户储粮、粮油加工等环节损失较为集中,粮食流通个别环节损失率高。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介绍,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强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有偿为农户提供收储减损技术服务;按产粮大县全覆盖目标,26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000余个,已完成近4000个;开发0.5吨至2吨农户储粮装具、10吨农户仓、10吨至20吨中小型农村烘干装备及农户杀虫技术等,为粮食“产后护理”提供技术支撑。

  粮食产后损失惊人,意味着“产后护理”空间巨大。中粮贸易辽宁公司农业产业化部副经理徐春算了一笔账,以辽宁省为例,该省年玉米产量约1350万吨,农户储粮损耗率约2%,如实现从田间到粮库粮食“全程不落地”,每年可节约27万吨,按目前市值计算高达约5.9亿元。

  王宏说,我国粮食产后减损仍然任重道远,要将节粮减损纳入拟议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社会协调推进的机制。在提高设施水平、强化技术攻关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普及节粮知识,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氛围。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