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础地质调查快速推进,为找矿突破打下坚实基础。1: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覆盖比例提升最为明显,由2010年的22%提高到2013年的30%,三年的工作量相当于以往总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在重要找矿远景区的覆盖比例由40.6%提升到77%,重点成矿区带的覆盖比例由33.7%提升到56.6%。这些工作成果为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作出了重要贡献;油气资源调查新发现突泉盆地、托纳木地区、鱼卡凹陷以及武隆凹陷等17个有利目标区,矿产远景调查新圈定物化探异常1.9万处,提交找矿靶区700余处,为后续商业性风险勘查提供了重要指向;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在南海北部连续获取高纯度实物样品,对评价和开发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完成了省会城市浅层地温能评价,31个省会城市的地源热泵总换热能力相当于4.67亿吨标准煤,为省会城市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提供了途径。此外,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于2013年顺利收官,完成了煤炭、铀、铁、铜、铝等25种重要矿产的定量预测,基本摸清了25个矿种的资源家底,总体上已查明资源量占预测资源量的三分之一,还有很大找矿潜力。圈定了5万个预测区,为未来找矿勘查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