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自然之声

“雪龙2”号完成南大洋普里兹湾科考作业

2019-12-09      来源:中国政府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新华社“雪龙2”号12月8日电(记者 刘诗平)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7日下午在南大洋普里兹湾北侧将布放的浮游生物垂直拖网回收至“雪龙2”号后甲板,这标志着“雪龙2”号完成了在普里兹湾海域的多学科科考作业。

“雪龙2”号目前向西航行,将展开中国在南大洋宇航员海海域的首次综合科学考察。

“雪龙2”号本月3日结束中山站相关作业任务后,告别中山站和“雪龙”号,在普里兹湾海域展开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态、海洋地质等学科的科考作业。

连日来,科考队员回收了两套第34次南极考察时布放的潜标,布放了3套新的潜标。同时,做了多个站位的CTD(海水温盐深剖面仪)采水作业和浮游生物垂直拖网等作业。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何剑锋说,随着科考队员和“雪龙2”号不断磨合,期待宇航员海的科考作业能更加顺利和富有成果。

普里兹湾海域是中国南极考察的传统调查海域,而宇航员海则是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展开综合科学考察的海域,也是国际上科学认知相对缺乏的海域。中国科考队员将在宇航员海海域展开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态、地质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综合科考作业。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极作为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是全球科学家研究的重点区域。持续、多学科对南大洋展开科考,是研究南大洋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反馈的重要基础。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