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自然之声

铸造“鹰眼”护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国土资源局构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小记

2014-07-24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王琼杰
【字号: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是困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三大难题。如今,这“三大难”在郑州市国土资源局被轻而易举地破解了。

  近日,在全国“12336”违法线索处理工作座谈会期间,来自国土资源部和10个省份、3个地级市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的代表,在现场观看了郑州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监管平台指挥中心,并通过大屏幕亲身了解到该局从受理违法线索到及时下达指令,从执法检查人员接到指令赶赴现场再到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并当场回复反馈的执法全过程后,不由得啧啧称赞说:“郑州市国土资源局的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名不虚传,犹如一双‘鹰眼’,时时守护着国土资源的安全。”

  这样的评价,对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维德来说是莫大的欣慰。用他的话说,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构筑“第一时间发现并快速查处”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制,才能有效破解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中的“三难”问题。

  依靠科技打造综合监管平台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下辖区县(市)多,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任务重。国土资源工作“点多面广”、执法监察人员相对不足,以及各业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的“三难”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国土资源执法难的顽症,必须依靠科技,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12336’为核心,打造一个反应迅速、多种监管、查处手段齐全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刘维德的这种超前思维得到了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容不得丝毫懈怠和犹豫!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郑州市国土资源局立即行动,与研发TLGZ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的深圳市天龙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开始了郑州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的建设工作。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盛国民对综合监管平台尤其是“12336”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郑州市国土资源局检查指导。他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12336”贴民、近民的优势,进一步放大“12336”在构建“发现在初始、制止在萌芽”预防体系和综合监管平台中的积极效应,探索“12336”与卫片执法、动态巡查深度融合机制,真正把“12336”打造成破解国土资源执法“三难”困境的有效平台,切实让“12336”成为连接群众和政府的热线,以一流的服务让广大群众满意,以一流的业绩为党委政府分忧。

  据了解,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建设的这套TLGZ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是基于目前主流的GIS、GPS、RS技术,以及视频传输技术、通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工作流技术和3G(4G)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技术而研发的。

  “该监管平台系统构架主要包括‘12336’举报平台、线索管理、举报管理、动态巡查、执法网、政策法规、协管报告、移动执法终端、视频监控、督察督办、绩效考核等,突出两个重点,即强化动态巡查,破解‘三难’;规范执法,创新执法。”刘维德介绍说,这将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直观的空间视觉信息,辅助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问题,可对规划图、现状图、卫片进行有机整合。

  举报巡查双管齐下

  “‘12336’吗?我们这里有人非法占地10多亩建设仓库、饭店,请查处!”在郑州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监管平台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举报电话在被人工受理的同时,监管平台的线索登记栏中也自动产生了相关内容,包括举报人姓名、联系电话、详细地址,以及被举报单位和个人的名字、问题发生时间和地点、线索摘要、问题类型、反馈时限、查询号等。

  “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监管平台,就可以对‘12336’举报线索的所有信息一览无余,不仅有利于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开展,还能保证反馈时限和质量,真是小平台发挥了大作用!”在现场观摩的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副局长王玲感慨地说。

  据了解,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建设的这个平台所设立的“12336”举报系统,不仅能对所有举报来电进行统计,还可以对来信、来访、群访、网上、媒体披露、上级交办等举报信息进行登记、汇总、统计分析。同时,该系统还能十分清晰地显示哪些举报信息已经处理,哪些正在处理,哪些尚未处理,并能显示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对上级机关和省、部领导关注的举报信息,该系统还能够自动提醒,并显示是否已向有关领导汇报查处结果。不仅如此,该系统还能显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高发区域,以便省厅、市局领导决策参考。

  “通过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高发区域,尤其是共性和倾向性问题的显示集成、梳理分析,能帮助我们及时掌握和研判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展趋势,既能快速处理已发生的违法行为,又能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刘维德介绍说。

  设立在各乡镇的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系统的“末梢神经”,也是战斗在最前沿的“坚强哨兵”。它们主要负责动态巡查,以便及时发现违法行为。而郑州市国土资源局采用的TLGZ系统通过为乡镇国土资源所配备的移动执法终端,强化了对动态巡查工作的监管。国土资源所动态执法巡查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执法终端填报动态巡查日志和疑似违法行为,并勘验取证。

  在监察监管平台指挥中心,记者通过大屏幕看到郑州市局下属各县(区、市)局所管辖区域内电子地图上所显现的清晰地理信息及数条不同颜色、正在移动的轨迹路线。

  “这是各个国土资源所的巡查路线图,每种颜色代表一个巡查组。”刘维德指着电子地图上那些曲曲折折、不断延长的“轨迹”说:“该系统还能实时监督国土资源所的工作。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进行巡查,系统将报警提醒市局、县局,市局、县局有关部门将对其进行督办,责令改正。”

  尽管该系统已十分先进和完善,但在向来谨小慎微、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执法监察总队队长石昆山看来还存在一定的瑕疵:“有一种显示动态巡查路线的颜色,与电子地图上的其他颜色对比不鲜明,不能很好地显示出巡查路线,建议把显示巡查路线的颜色再更换一下。”

  不仅如此,该平台还设置了协管报告系统。乡镇国土资源所管辖的村协管员发现违法行为后,可以通过手机把短信发到市局执法监察监管平台上。监察监管平台指挥中心实时分析协管员报告的信息,然后通过数据交换平台逐级同步将数据传送到市、省级数据中心,将协管员报告的信息直接转换成线索管理。

  督察督办保绩效

  “我们是国土资源执法人员,请你们立即停止施工,接受处理!”虽然实际执法现场距离监察监管平台指挥中心有数十千米之远,但通过中心里的大屏幕却能让人身临其境,真实而又清楚地捕捉到执法现场的每一个细节。

  众所周知,现场执法受阻、现场执法不公一直是困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难题。而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建设的这一监察监管平台则很好地破解了这些难题。该平台的违法现场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使用了国际先进的3G(4G)无线通信技术、无线视频传输系统、智能摄像技术和软件编程技术,并在各县(市、区)执法车辆安装了车载视频监控系统,一旦发生违法行为,便可将该执法车辆开到案发现场,从而把违法现场情况实时传输到市局、县(市、区)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让县局、市局、省厅领导不在案发现场就能实时看到现场的一举一动,以便科学决策,并及时上报。而对车辆开不到的地方,则可通过配备单兵视频设备实现上述目的。对城乡结合部、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高发区域,则可以通过安装野外视频监控系统,足不出户便可实现实时监控的目的。

  “国土资源执法遭遇的阻力越来越大,有时执法人员可能面临生命危险,而通过这套系统则可以实时监控执法现场情况,对依法依规处理违法行为、保护执法人员生命安全将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郑州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队长张国兴高兴地说:“同时,还可以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从源头上减少执法人员的徇私枉法、失职渎职行为,有利于保护执法人员。”

  为规范案件查处程序,建立国土资源执法标准化词典,统一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的法律文书格式,该监管平台还设立了案件管理系统,建立了包括受理、立案、调查、决定处理意见(撤案或移送)、告知(陈辩和听证)、处罚决定、执行、结案、实际执行等在内的案件查处流程图,细分了自主裁量权标准,实现了案件执法办公自动化。当文书缺失、数量不足时,系统还能自动提醒。

  “通过此系统,省厅和市局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处能实时掌控县(市、区)局案件办理进度,并能够通过系统发出督办指令,从而提高了执法办案的公平公正性和效率。”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执法处副处长王延平介绍说。

  而该监管平台上的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和卫片执法系统同样十分出彩。据了解,移动执法终端突出了卫星定位、勘验取证、数据填报和电子地图,并能标注出违法地点,模糊测量出违法面积。卫片执法系统主要针对土地和矿产卫片执法工作,能快速带入变化(检测)图斑,实现图斑的查找定位、查询浏览,并能对图斑进行自动批量分析,快速筛选可疑图斑。同时,该系统还可利用系统的调度功能将可疑图斑分配到人,再利用手持移动终端快速定位可疑图斑,使工作人员快速赶赴现场进行核查、拍摄取证,最后自动生成上报文件,使卫片执法更高效、便捷。

  值得一提的,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建设的这套监管平台还设立了督察督办和绩效考核系统。省厅、市局执法监察处可以利用该平台或移动办公设备,针对动态巡查、“12336”重大违法线索核查、案件查处工作等,发出督办指令。同时,该平台还能实现省厅对市、县局巡查情况和市、县局对管辖的乡镇国土资源所巡查情况进行考评、打分、排名等,从而实现对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系统执法监察监管情况进行全面绩效考评。

  “国土资源执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我们建立的这套监管平台似一双隼利的‘鹰眼’,时刻守护着国土资源,也使执法队伍如虎添翼,彻底破解了‘三难’问题。”刘维德说。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快速入口
党政机关标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站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承办: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政府网站标识码:bm16000001京ICP备1804490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