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县城3公里,是建在低丘缓坡上、面积数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出县城10公里,是面积50平方公里、四季风景各异的“中国最美梯田”……地处浙西南的云和县,自古被喻为“洞宫福地”。如今,坡地工业、梯田农业遥相呼应,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互相交融,展现出一幅生动别样的图景。
2005年以来,云和县全面开展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目前已新增工业用地3000亩,工业园区面积拓展至3.2平方公里,是2005年的2倍。浙江省副省长王建满对云和县的做法批示:“云和县利用低丘缓坡开发,开辟了保护耕地资源的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土地要素节约集约的新路子,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新动力。”
拓展新空间:形成工业三大主导产业
杨柳河不是河,而是云和县工业园区,也是正在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9月5日,记者在杨柳河第二期项目南区块施工现场看到,几十台挖掘机和犁耕机来回穿梭,发出阵阵巨响,正忙着平整土方。
“这里约有60多个小山包被推平。”云和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松荣告诉记者,“杨柳河第二期项目分南、北区块,北区块项目已完成。现在施工的南区块项目规划面积1335亩,总投资3.37亿元,项目完成后可实现供地982亩。”
按照开发——供地——再开发的模式,2005年,云和县开始实施杨柳河第一期低丘缓坡开发项目,到2007年底,形成有效供地560亩;第二期北区块开发项目规划面积788亩,到2009年6月,实现供地493亩。
占地约30亩的浙江和信玩具有限公司,是杨柳河第一期开发项目中引进的企业,如今成为云和县规模最大的木制玩具企业之一。在杨柳河第二期北区块,坐落着一幢幢齐整的厂房,车间里正在生产4毫米~18毫米规格的轴承钢球。这里是环驰云和钢球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个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目前已投入1.1亿元,2011年6月开工建设,今年7月正式投产,年内产品销售目标为5000万元。
云和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工业园区共有企业257家,其中木制玩具企业198家、轴承企业21家、阀门企业26家。依托工业园区,云和初步形成木制玩具、轴承、阀门三大工业主导产业,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木制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
工业园区成了云和县城市化和工业化联动推进的热土。今年上半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0.08亿元,同比增长39.92%,销售额18.73亿元,产销率93.3%。此外,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实现了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利用和功能集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增收。201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7570元,年均增长15.4%。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现实,无疑是制约云和未来发展的瓶颈。云和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峰说:“目前,云和发展空间不到3000亩地,必须向山地要空间。县委、县政府将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保障发展、保护耕地、改善生态、节约用地为目标,开发利用好低丘缓坡。”
确立新思路:耕地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地处全省内陆腹地的云和,耕地保护、生态屏障责任重大,开发低丘缓坡路径如何选择?
“开发利用低丘缓坡,首先要算好耕地保护账、生态环境账。” 云和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柳成东说,“我们统筹耕地、生态保护工作,按照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原则,编制了全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及杨柳河区块开发建设规划,对低丘缓坡开发进行了科学合理布局。”
在项目启动前,由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对县域低丘缓坡进行摸底调查,测算出全县共有低丘缓坡28.08万亩;邀请省、市专家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后,确定全县低丘缓坡潜在可供开发利用面积12.96万亩,占全县低丘缓坡面积的46.15%。
根据规划,云和县对低丘缓坡划分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在杨柳河低丘缓坡开发的一张项目区规划图纸上,记者看到,区块的两边是工业园区,区块的中部则保留了由村庄、农田组成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由保留的山体形成的赤龙森林公园。
据介绍,云和县在低丘缓坡项目选址中,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在工程建设中,实施了耕地表层土剥离再利用工程。同时,通过大力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2005~2011年,全县耕地数量由11.3万亩增加到12.46万亩,并连续17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建立新机制:确保园区建得起又建得好
对欠发达的云和县来说,在低丘缓坡上建设工业园区,要做到“建得起又建得好”并非易事。
云和县国土资源局的负责人算了笔账:“把水、电、路、场地平整等费用算进来,每亩坡地的开发成本差不多40万元,而每亩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仅12万元左右。”
云和县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周华伟说:“云和县通过制定落实开发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监督机制,保证了低丘缓坡开发的规范实施、顺利推进。”他介绍,云和县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负责人,一抓到底”的项目建设机制,确保了项目高效运转、高速推进。在积极争取银行支持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2008年以来,县财政累计安排6.82亿元用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同时确保工业用地出让金的43%专项用于工业园区建设。
为加强项目管理,云和县先后出台了《云和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云和县重大建设项目前期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公告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审计制,确保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同时,云和县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对项目进行跟踪监督管理,推行廉政准入制、廉政责任合同制、廉政约谈制,围绕项目审批、前期准备、工程发包、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廉政专项检查,形成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廉政预警防控机制。
“我们将抓住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杨柳河第三期和沙溪工业区块项目建设,力争到2013年底,新增工业用地1.5平方公里,到2016年,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6.1平方公里,全县工业用地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 眺望这片热潮涌动的土地,柳成东信心满满。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