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7月25日电(李幸子)从白鹭栖息的南沙湿地到游人嬉闹的海边沙滩,从海上风电到集装箱港口贸易,从八百年前的沉船到舌尖上的耗油……广东的海洋资源从古至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日前,由中央网信办组织的“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主题活动来到广东,一起探寻新时代下,广东不再仅依靠打渔捕捞、港口贸易发展海洋经济,历史、文化、科技、自然优势也成为广东打造平衡、协调的海洋经济模式的核心因素。
稳定海洋生态 以绿色助推经济转型
6月11日,《2018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9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连续24年位居全国首位;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坐落在珠江入海口的南沙湿地以鸟闻名,广州南沙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万珺说:“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广州南沙湿地作为珠江三角洲的“候鸟天堂”,每年吸引了十多万只候鸟栖息过冬,占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以上。因此,这里也成为吸引众多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货轮在入海口行驶。新华网 李幸子 摄
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可以发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推动湾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首席行政官王金发表示,海上风电能大力开发且并网,将有助于广东省能源结构调整,同时促进火力发电的减少,为减排、保卫蓝天作出贡献。
据了解,为支持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广东省能源布局,明阳智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能源业务,同时与南方电网合作,将电接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以自主创新赋能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珠江口岸,以明阳智能为代表的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在大湾区崛起。
依托海洋优势 以文化促发展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广东企业正依托临海优势,不断加快海外市场布局。中集模块化建筑投资有限公司正利用海运将模块化建筑运往海外多个国家,完成了包括酒店、学生公寓在内的多种大型项目建设。中集模块化建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伟东介绍,利用模块化建筑,传统建筑装修90%以上的工序可以做到流水化生产,大大缩短了建造时间。
阳江市海陵岛旅游区,晚霞恣意。新华网 李幸子 摄
“南海1号博物馆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与滨海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阳江海陵岛能评为国家5A级景区与南海1号的历史底蕴息息相关。”广东考古所副所长、南海1号项目负责人崔勇说。
这艘八百多年前的宋代沉船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琳琅满目的瓷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繁荣,它不仅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底蕴,也为当地滨海旅游开创了新亮点。
以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广东省将继续加快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生物等六大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发展“东风”正劲。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