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实施后,前洲街道一家占地约42亩的破产毛纺企业成为低效用地市场转让模式下的成功案例。当地政府在盘活进程中引进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的高纯甜菊糖苷智能制造项目,生产糖尿病和肥胖病患者使用的新型甜味剂,主要出口美国,达产后年产能3000吨,销售超过20亿元。此外,中化石油、威卡威汽车零部件等多个新项目的落地或通过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引进,或归并改造周边闲置用地以扩大生产。据悉,去年惠山单位建设用地GDP增长预计可突破7%。
企业成长不易,不可轻言放弃,技改提升成为惠山盘活低效用地的又一“法宝”。正红车厢本是一家传统冲压件制造企业,但因工艺传统,生产效率低下,一度订单稀少。在生存压力与土地绩效考核的倒逼下,企业去年投资4200万元改造原有技术装备,并进行冲压件智能化生产线与智能车间建设,实现了绿色高效制造,亩均产出猛增至近1500万元,比原本翻了五倍还多。惠山与国联集团共同出资1亿元成立了无锡首个低效资产处置专项基金,对于面临突发债务纠纷的企业进行基金回购与债务托管,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也让其有充足的时间解决纠纷,“缓口气”再出发。 (马悦)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