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为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矿业绿色转型进程,自然资源部主办的全国绿色矿山现场交流会在安徽省铜陵市召开。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以及业务处室负责人、部有关司局和事业单位有关负责人以及矿业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150多位代表齐聚千年古铜都,共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事宜。
这是一次对近年来绿色矿山建设成效经验的大总结、大交流,既是一次经验总结会,也是一次查问题、聚共识、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动员会。各地绿色矿山建设的做法及成效丰富而充实,为与会代表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矿山: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在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的大潮中,如何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品需求,同时又尽最大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破坏,是我国矿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两家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铜陵有色冬瓜山矿区、铜陵海螺水泥生产线和石灰岩矿采场,深切感到,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是必然选择,是现实途径。
与会代表行走在长江南岸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铜陵矿区间,感受到这些矿山为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付出的艰辛努力……其中一个突出印象是,安徽的矿山企业重视通过技术工艺创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
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铜陵海螺水泥的石灰岩矿山现场了解到,铜陵海螺水泥采取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方式,采用“剥离—排土-生态修复”一体化开采技术,石灰石矿山资源利用率达到100%。开采过程中可做到无弃土弃石排放,保留所有未开采地段的植被;通过生产工艺和配料工艺优化,对高低品位矿石合理搭配,不仅使矿区内废石完全消化利用,还大量利用了周边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渣,年消耗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废渣130万吨。
更具创新意义的是,铜陵海螺公司建成了世界首套水泥窑无害化处理城市垃圾生产线,现已形成年产熟料1450万吨、水泥700万吨、余热发电4、9亿度、垃圾焚烧20万吨的生产能力。
矿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在铜陵海螺公司水泥窑城市垃圾处理控制室现场,海螺公司有关技术负责人介绍:利用水泥窑进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是海螺的专利,关键的技术在于对二恶英的处理。这套系统对垃圾实现直接处理,吃干榨尽。而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又为水泥窑生产再利用。现在这条生产线日处理垃圾量600吨,能把铜陵市100多万人口包括农村的生活垃圾全部“吃”掉,年节约标煤1.3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万吨。
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铜陵有色的骨干矿山——冬瓜山铜矿选矿车间,记者了解到,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冬瓜山铜矿在采选领域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实现了铜多金属矿的综合利用,选铜回收率达88%以上。近年来该矿突破全尾砂连续充填关键工艺技术难点,利用选矿尾砂回填采空区,截止到2018年底,矿山累计充填量2080万立方米,达到了有效利用资源、节地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新建的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物化预处理-好氧生化处理-保安处理”工艺,实现污水处理后100%达标排放。
交流会上,甘肃金徽矿业、山西同煤集团则交流了近年来绿色矿山建设的一些新探索。
金徽矿业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理念,在矿山规划设计、建设阶段,以绿色矿山的标准一次建成,彻底改变矿业发展方式。据金徽矿业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矿山建设前期,该矿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资源开发全过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坚持“把矿区当景区来打造”。其矿石在井下破碎,减少了地面粉尘和噪音污染,采用充填采矿法,将废石、废渣和尾矿充填采空区,避免地表塌陷,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对地表环境的扰动;工业污水全部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矿山的工业建筑与矿区环境融为一体。该矿探索出了“矿区变景区、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
同煤集团塔山矿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建设的第一个千万吨级矿井,是我国目前煤炭行业产业链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龙头企业。同煤集团塔山矿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矿以“开采科学化、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矿山环境生态化”为切入点,依托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构建了煤—电—热、煤—化工、煤—建材耦合共生、协调运营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工业废物闭合循环和资源综合利用。2019 年彻底解决矿区烟气排放问题,真正实现矿区生态环境零排放、零污染,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矿山建设新路。
交流会上,绿色矿山建设亮点纷呈:青海都兰金辉矿业、神华准东煤矿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把沙漠戈壁变绿洲,显著提升了矿区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甘肃金川、五矿湖南柿竹园公司,突破开采利用关键技术,使多种共伴生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浙江湖州新开元砂石矿持续提升绿色矿山建设关键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驱动绿色发展。 许多企业还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重视与当地社区和谐发展,如广西平果铝实行边开矿边复垦,及时还地于民……
现场交流会指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正在发生转变: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推动了矿山由注重资源开发向资源环境并重转变,促进了矿业发展方式由粗放浪费向集约高效转变;加快了矿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此外,绿色矿山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解决就业、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场的观摩学习、交流展示,记者感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矿业绿色发展水平近年来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政府:有效治理推动绿色发展
政府如何在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现场交流会上,一些省市交流了他们的做法。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传统的粗放型开采方式使他们认识到不能沿着老路走下去了。转变矿业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势在必行。据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省以“规划先导、标准为纲、示范引领、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力推全省绿色矿山建设。安徽省已编制完成《省绿色矿山规划(2019-2025 年)》,制定发布了井采煤矿、露天开采非金属矿、露天开采金属矿3个绿色矿山地方标准,严格绿色矿山遴选,规范第三方评估,省内一些县市如铜陵、芜湖、池州也积极开展了绿色矿山创建。目前全省已经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联创、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体系,全省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33家,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68家,均位居全国绿色矿山建设第一方阵行列。
矿产资源大省山东省近年来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坚决扛起绿色矿山建设政治责任,强化责任和任务落实: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五大行动”之一,建立了目标评估考核制度,将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分配、国土资源重大工程项目和资金安排等事项的重要依据;把绿色矿山建设纳入矿政管理全过程,明确要求新建矿山要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生产矿山要在限定时间内达到等。工作推进中,山东比较重视发挥推广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大型矿业集团的引领作用。目前全省绿色矿山建设初步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体系,已有74个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绿色矿山的发源地的浙江省湖州市,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据湖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探索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市建成绿色矿山 47 家,建成率达到 100%;矿山开采、加工、运输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 99% 以上,矿地得到高效治理和有效利用,形成了“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宜林则林”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模式,矿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地处河南省最东部的永城市为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近年来该市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通过绿色矿山建设带动人居环境改善。他们因地制宜,将各类采煤沉陷区、废弃矿山建设成为生态涵养功能区、环境优美风景区、高效农业标杆区,生态效益显著。
现场交流会材料显示,自2008年第二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对绿色矿山建设作出谋划部署、2017年六部委出台《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完成从概念到理念、从形成共识到落实到行动的跨越。
绿色矿山管理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如,建立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福建、江西等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建设生态省的重要任务,广东将绿色矿山建设列为省政府贯彻落实十九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湖北省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纳入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集约节约示范省创建重要考核指标,按照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表重点部署,专项推进。内蒙古等29个省(区、市)印发实施方案或规划,20个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联合财政、环保、质检、银监等部门,建立了部门协调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
一些省份制定发布了标准、政策、制度。浙江、湖南等9个省份制定出台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办法,陕西将“绿色矿山建设”写入地方法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上升到法制层面。在自然资源部发布9项行业标准基础上,河南、安徽、海南等制定了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湖北等9省量化评估指标、建立评估办法等。
一些地方在激励约束政策上进行探索:广东、广西等省(区)细化落实资源配置、行政审批、用地保障支持政策,发挥激励引导作用;青海、江西等省严把新建矿山准入关;浙江实现绿色矿山工作全流程监管等。
未来:加快步伐,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
全国绿色矿山现场交流会强调,绿色矿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处于由试点探索进入到全面推进阶段。
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那么,在绿色发展大潮中,未来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如何进一步推动?
现场交流会期间,与会代表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切实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矿业领域落地生根。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将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作为矿产资源法修改的根本原则,解决矿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中,进一步处理好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构建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相互配合的标准体系,指导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
二要加快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做好绿色矿山遴选工作,严格把关,真正把建设水平高的矿山选出来,作为标杆带动行业全面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探索推进全域绿色矿山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三要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要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实行绿色矿山的复垦盘活存量工矿用地政策,保障用地需求;从总量控制指标、资源配置上实施倾斜,科学确定采矿权出让年限,使绿色矿山企业有合理预期,坚定建设信心;探索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矿产资源日常监管和执法监察体系,建立完善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等。四要主动担当,加快推进,加强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