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加快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单位GDP建设用地由2010年的5166亩/亿元下降至2667.3亩/亿元,年均减少6.91个百分点,连续7年超额完成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目标。
控总量。严格落实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行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线并控”,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融合,确保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不超过316.79万亩,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067.46万亩。
减增量。严格开展项目用地审查,对一般项目不予安排新增指标,引导使用存量土地,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投资强度不达标或国家限制和禁止类产业、征地补偿安置不到位的,一律不予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上半年,通过土委会核减建设用地申报2109亩。
盘存量。实施腾笼换鸟,开展“退城入园”、“退二进三”,将老城区和零散的工业项目用地有计划向园区集中;加大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土地处置力度,实施县市区用地指标安排与供地率、闲置低效用地处置情况“增存挂钩”。上半年,全市共消化闲置低效利用土地14818亩。
放流量。通过省交易平台购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修编完成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1.38万亩;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科学高效利用。
提质量。建立“双向约束”机制,对用地单位进行投资强度、产出额度、上缴税收等约束;对政府部门进行效能约束,严格执行项目开工时限行政审批标准。同时,积极引进占用土地少、科技含量高、投入资金大的高科技大项目,从追求引资数量转向追求项目质量,去年以来全市新签约5个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大项目。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