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淮南市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瓶颈,以“破冰”和“突围”的决心,全面推动城市发展深度转型。作为全市土地资源的守护者和土地要素的保障者,市国土系统以“四个结合”积极释放土地活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管放结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管”即强化规划管控约束,调整完善市、县区级、乡镇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市级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通过规划的“底线”和“红线”,倒逼城市向内挖潜土地价值、盘活存量土地和创新供地模式方向发展。“放”即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效率,全力保障全市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用地需求,进一步加大供地力度,2018年1-4月份,全市供应各类建设用地共计62宗,面积175.5014公顷,土地出让金价款共计17.95亿元。
“进出结合”强化资源保障引力。“进”即在全市国土系统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排查大调研活动,将企业请进来,以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深入查摆国土系统在服务企业和办事群众方面存在的“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以及“推绕拖”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新问题,分析原因,强化整改,切实营造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出”即结合全市“四送一服”活动,组织国土干部职工深入企业工厂一线实地察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和破解的建议,抽调专人深入各区(园区)企业,集中解决全市中小微企业历史遗留问题,逐一对接核实,办理规划、费用欠缴、涉及协议纠纷和补办不动产登记等几类问题,累计办结土地问题57宗、房产问题50宗。
“加减结合”提升涉土服务工作效率。“加”即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行政审批规范化、透明化,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市国土资源34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推送至安徽政务服务网淮南分厅运行,企业和办事群众可实现在网上办理。全面实现建设用地报件县区上报、市级审查、省级审批、报件补正、批复下达全程网络化,提高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效率。“减”即通过内部窗口整合、流程优化精简、人员培训加压等手段,将不动产登记办结时限压缩85%以上,产权、抵押权注销登记和不动产信息查询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办结。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责任清单,根据行政权力分类的职责定位,逐一厘清与行政权力对应的责任事项,落实责任主体,进一步规范职责权限,明确相应责任事项、追责情形及其依据,升级部门权责清单,实现“两单融合”。
“破立结合”释放土地资源潜力。“破”暨结合全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攻坚年”活动,本着“尊重历史、合法依规、妥善处置”的原则,持续强化闲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的整改及消化,用足用活政策,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梗阻”。2015年以来,共处置闲置土地57宗、面积341.059公顷;整改历史遗留的批而未征土地684.4023公顷、批而未供土地1720.6469公顷、土地整理项目区51个;追缴土地出让金35214.8217万元。“立”即立足长远,通盘考虑盘活资源、整治环境、调控人口多方面因素,谋划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淮南建设发展拓展、优化空间。同时着眼机制建设,陆续出台《关于落实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建议切实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措施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登记与抵押融资的通知》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为土地市场建设提供政策支撑。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799号